產經

建銀國際:港股熊轉牛還看萬八

建銀國際指,外資機構正逐步改變對中國經濟的悲觀看法。 建銀國際指,外資機構正逐步改變對中國經濟的悲觀看法。
建銀國際指,外資機構正逐步改變對中國經濟的悲觀看法。
港股上半年表現先低後高,展現出不錯的勢頭,只可惜近日市場又再出現回調。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趙文利表示,市場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升勢比較急,短期獲利回吐也是正常。惟他認為「18,000點左右的支持還是比較強」,如果能夠站穩該水平,將會是港股「真正完成熊牛轉換」的重要標誌。
資金回流 下半年料見22500
展望下半年,他對港股波動區間的預測為17,500至22,500點,其中22,500點的估算是基於全年接近10%的盈利增長、約11倍的市盈率(PE)估值而得出。
他表示,近期港股反彈絕非傳統意義上的熊市反彈,反而更像是熊市結束。在他看來,最近一輪的熊市已經在2022年10月首次觸底,並且在今年初第二次探底。他又引述自80年代以來的歷史數據,指出過往主要熊市的持續時間大約為35至37個月,而且同樣有較大機會出現兩次探底的情況。「這次熊市也非常符合以往中長期熊市的特徵,所以它的持續時間是37個月。」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這輪上升動力並非來自本地的存量資金,而是全球資金回流。他提到,透過與駐港的中資、外資機構交流,留意到一些原先投資於美國、日本及其他周邊市場的資金回流。從第一階段的市場反彈表現來看,最開始是以對沖基金的淡倉回補為主,惟目前一些被動型資金亦開始小幅淨流入,而外資機構亦開始展現出逢低買入的意願。
外資對內地經濟睇法改觀
與此同時,外資機構正逐步改變對中國經濟的悲觀看法。今年初大部分外資機構仍預估今年經濟增長只有4.5%左右,但不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還是主流國際投行,如今都把經濟增幅預測上調至貼近於5%。
他認為當港股完成熊牛轉換後,下半年估值有進一步向上空間。估值擴張不但來自風險情緒修復、風險溢價回落,而且美國下半年減息亦會推動無風險利率下降,從而推升估值。在投資部署方面,他建議繼續持有高股息藍籌和貴金屬礦業股,同時可以有策略地揀選互聯網、科技、消費及製造業出海龍頭。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