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私營經濟又收縮 訂單跌幅廿月最傷

本港營商環境轉差,市場更料很可能持續低迷。(中新社圖片) 本港營商環境轉差,市場更料很可能持續低迷。(中新社圖片)
本港營商環境轉差,市場更料很可能持續低迷。(中新社圖片)
上月PMI降至49.2 製造業減產驚人
本港經濟在疫情之後一直裹足不前,反映營商環境的採購經理指數(PMI)最新更「發軟蹄」,相隔兩個月再次跌入收縮區間。標普全球公布,經季節調整後的5月香港PMI,降至49.2,較4月的50.6下跌1.4個百分點,跌幅是去年11月以來最明顯。
批發零售業最看淡前景
期內不少分項經營指標表現「告急」,其中產出與訂單量跌幅屬2022年10月以來最勁。標普全球指,按行業劃分以建造業的訂單跌幅最大,以減產幅度計製造業則表現「稱冠」。由於新增業務減少,企業上月因而緊縮經營活動,並且是4個月以來第3度減產。調查又提及,企業無論是內地抑或海外的新接出口業務,均出現明顯萎縮。
受訪者認為,需求疲弱是出口下跌的原因。至於企業面對需求低迷亦輕微減聘人手。調查提及企業最新「減價吸客」,是自2022年3月以來首次,反映他們寧願消化成本升幅,以換取穩定的銷售營業金額。總體而言,企業5月的產出展望仍然悲觀,當中又以批發及零售業最為看淡,而競爭熾熱、成本飆升、經濟疲弱乃企業憂慮的問題,擔心相關因素會業務前景不明朗。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潘婧怡提及,本港營商環境第二季度中段變差,其實早於上一個月訂單轉跌一環已經露出端倪。
她又認為,5月新增訂單跌至20個月最低,包括新訂單指數、積壓工作指數在內的前瞻性指標都預示,近期的經營環境很可能持續低迷。
66%港企遭拖數亞太次高
就在企業發展步履蹣跚之際,信用保險公司科法斯最新調查顯示,去年遭遇逾期付款的香港企業比例為66%,僅次於澳洲的73%,屬亞太區第二高,並較整體亞太地區(即包括中國、日本、馬來西亞等9個市場)60%的比例為高,可見港企經營面對不少挑戰。
科法斯特別提及,從地區來看,香港、新加坡及泰國遭遇到「超長逾期付款」的企業比例位居前列。按照歷史經驗來看,80%的超長逾期(180天)付款是不會收回,一旦上述金額達到全年銷售額的2%,則意味着企業的現金流風險極高。
另外,聚焦企業平均逾期付款日數,香港企業連同澳洲和馬來西亞的增幅亦屬於區內首3名,其中以澳洲最長,達83天。
總括而言,亞太區企業稱今年面臨多項風險,近一半受訪企業指將需求放緩和過度競爭壓力視為經營面臨的主要風險,另有近三分之一將設備投資、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勞動力成本升高視為主要風險。
銷售中遭遇過逾期付款企業比例銷售中遭遇過逾期付款企業比例
銷售中遭遇過逾期付款企業比例
香港PMI近年表現香港PMI近年表現
香港PMI近年表現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