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曾辦兩盛事 經濟效益未彰顯
香港曾經協助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亦在2003年舉辦過「維港巨星匯」大型國際演唱會,究竟兩項盛事對這兩年經濟效益貢獻有多大?
協辦馬術賽叫好不叫座
香港曾經協助北京舉辦奧運馬術比賽,包括香港體育學院改建的沙田奧運馬術賽場,主賽場要求一絲不苟,耗資12億元建造,港府曾預計為本地帶來估計可吸引一萬至3萬名遊客,收益約一億至3億港元,3億至4億元旅遊收益。
不過,奧運馬術賽卻叫好不叫座,海外遊客未見踴躍,整體酒店入住率只得八成;花費上10億元建造的場地在奧運後拆卸了一半,賽前售出門票20萬張,最終僅15.5萬人入場,近四分之一人沒有入場,收益不似預期,而門票收益歸北京奧組委。
在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情況方面,2008年為增長2.1%,低於其前3年平均6.9%;2008年之後的3年平均GDP增長為3%。
維港巨星匯免費派門票
至於維港巨星匯,背景是2003年香港被非典型肺炎嚴重打擊,除了死亡人數冠全球近300人外,本地旅遊業亦陷低潮,港府當年決定投入10億元公帑振興經濟。當中包括贊助1.2億元邀請西班牙勁旅皇家馬德里球隊到訪香港、補貼4,400萬元予利物浦亞洲之旅,舉辦「維港巨星匯」等。後者邀請Prince、Santana、Rolling Stone等國際巨星來港演唱,港府總支出達1.3億元。
然而,整個維港巨星匯被指過程混亂、宣傳不足,有場次需要免費派發門票來撐場。
在盛事經濟的協助下,加上香港從1997年金融風暴、2000年期間的科網股泡沫爆破之後不斷回復,2003年GDP升3.1%,2004和2005年更升8.7%和7.4%。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