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鬆綁樓市穩信心 華景氣有望升溫

內地房地產債務危機是當前阻礙經濟復甦的一大絆腳石,影響的非單只是用家置業的信心,樓市長期無法正常運作,房企資金無法正常流轉,最終必然是火燒金融體系,牽一髮而動全身,連帶固定資產投資、民營經濟、居民消費及中國資產估值都要繼續尋底。是故,要穩經濟,得在產業調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後,及時修正。近期多個大城市放鬆樓市調整,誠然是利好信號。若樓市運轉逐步正常化,內地整體經濟景氣下半年有望展現更大的復甦動力。
近日陸續傳來一線城市放鬆樓市調控的消息,最新有上海、廣州、深圳。其中,上海提出調整優化住房限購政策及信貸政策,支持多子女家庭合理住房需求,「以舊換新」及優化土地和住房供應等9條政策措施。至於廣州,昨宣布調整優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首套房及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下調,並同樣在「以舊換新」及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買樓上提供便利。昨晚輪到深圳市亦加入鬆綁行列,公布下調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和利率下降。
有理由相信,隨着重點城市陸續鬆綁,「三箭齊發」(下調首付比率、降息及推動政府直接收購協助加速消化庫存),今年全國樓市運作將逐步復常,意味樓市產業鏈有望逐步恢復正常運轉,非但惠及需要置業的用家,房地產一脈的資金流轉正常化,連帶整個產業鏈包括金融服務、建築、物料、家具、物業管理等行業都有望迎來真正復甦,為民營經濟注入動力;而房企資金流復常,能支持啟動正常的資本開支計劃,支持地方建設,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的重要一環。
不過,得認清一個重點是,內地當局有關「房住不炒」的底線並未改變,放鬆樓市調整是要讓樓市運作正常流轉,恢復市場信心,並不是要炒家歸位,讓樓價、地價飛升。比如鼓勵「以舊換新」,在推動新投資的同時,也滿足到居民改善住屋環境的實際需要;統籌地方政府等國資吸納部分住屋庫存,是加快市場供需正常化、加強市場入市信心之舉,並非要囤積居奇,更非要搞國進民退。
至此,內地樓市政策方向由緊轉鬆的趨勢已確立,對加快經濟復甦有積極作用。雖不能奢望樓價飛升帶動資產價格上漲的場面會重演,惟始終房企債彈可大可小,確保房企資金正常流轉,加快解決債務問題,最終非但能救樓市,亦可消除銀行業的不穩定性,讓整體經濟景氣逐步撥開雲霧。
得謹記未來內地樓市以踏實穩健為主調,畢竟城市化已有一定程度,加上人口老化問題,年輕一代對於置業的觀念起變化,商品房功能主要在於居住,與炒賣不太相干了,更多社會資源投入科技、教育、綠色產業等支持新經濟領域的發展,傳統房地產與金融業一樣,既不能離開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也不可能再走回「以泡養泡」這不可持續的發展舊路。弄清這個政策底線,將有助投資掌握內地經濟的發展前景,更多外資將重新審視中國投資,合理投放在這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未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