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美經濟外強中乾 遏華無助自解救

這幾年美股持續向上創新高,經濟保持增長,驟眼看美國經濟比人強,並反映在美元偏強的表現上。實際上,美國經濟榮境靠印鈔來催谷,通脹難治理,令貨幣政策鬆緊不得,正是換來的惡果;大量美國人舉債度日,貧富懸殊惡化,反映美國經濟核心競爭力外強中乾的實況。面對中國戰略產業進逼,美國以高築貿易壁壘作回應,但今時今日的中國大有條件反擊,結果由美國企業和納稅人來承擔這道「回力鏢」。可見,美國未下決心積極解決自身的經濟結構性問題,反而將視線向外全力「遏華」,最終只會發現徒勞,更加速自身霸權衰落。
美國藉着這數十載的美元霸權,長年印鈔度日,疫情期間更祭出無限量化寬鬆,嚴重扭曲市場。聯儲局仍在努力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惟抗通脹成效未明,卻要面對經濟增長減速的威脅。這些年美國的優勢,在於科技、金融和軍事領域。金融方面,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雖仍享有國際主導地位,但影響力正在褪色,不少經濟體在雙邊貿易上選擇以本幣支付結算,減少使用美元,加上虛擬貨幣興起,美元作為全球支付結算的壟斷地位受考驗。
至於軍事領域,美國確是有相當實力,但以實戰來解決紛爭絕不是首選。更何況,如今美國的通脹難下,近日白宮傳擬再拋售戰略石油來壓低油價,若然美國在地區軍事上不克制,只會加速經濟硬着陸。
至今,中美博弈都是點到即止。美國政府本月中旬宣布將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品加徵關稅,總統拜登亦已明言,預計中國將研究如何向美國提高關稅,昨日即傳來中國擬對大排放進口汽車加徵關稅,惟產業競爭並未影響中美關係基礎,中國還在歡迎美國人到華旅行,美企續在各領域包括人工智能等創科方面加強與中企合作,反映兩國貿易戰雖在升級,惟衝突可控,這才符合兩國最大利益。
在美國的逼迫之下,中國正加速改革以確保自身經濟可持續發展。惟觀美國,居民長期以舉債度日,先使未來錢成了習慣,不愛儲蓄,近四成人就連拿出數百美元現金應急也困難,且通脹令逾六成美國家庭的財務狀況惡化,再看美國各地的基礎建設老化,國會每年都在政府財政巨額赤字預算問題上糾纏,這就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實況。
說到底,美國絕大部分財富掌握在極少數財閥手上,經濟體制長年缺乏大改革,如今美股也是在靠一小批巨企以回購股份和輪流推出新技術來保持市場叫座力,更多的中小企業未感受到榮景。中美貿易戰升級,更將令不少依賴海外收入的美國企業面臨失去中國市場佔有率的威脅,惟美國內需市場卻無法彌補缺口。
美國的發債能力,是維持美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皆因美國政府的天文債務只有靠發新債冚舊債來應對。惟在地緣政治角力、數碼經濟以及美國貨幣政策不到位的問題下,美元信用正在下降,這可從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被下調而得到引證,且得為這場「美元之禍」的推演作好應對準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