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逾半企業考慮遷供應鏈 僅少數行動

企業因地緣政治風險 考慮轉移供應鏈比例 企業因地緣政治風險 考慮轉移供應鏈比例
企業因地緣政治風險 考慮轉移供應鏈比例
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日漸升溫之際,有調查發現,全球53%企業正考慮轉移供應鏈。安聯貿易亞太區及全球貿易高級經濟師黃黎洋指出,儘管有過半企業表示會轉移供應鏈,但只有少數付諸行動。更重要的是,全球供應鏈在所謂「去中國化」的趨勢下,卻只有11%的企業減少在中國的投資,而增加在華投資的企業則逾三分之一,情況反映出企業界的言行不一。
安聯貿易:覓多元產地
黃黎洋表示,企業要與中國完全脫鈎可謂「非常困難,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不可能做到」,皆因中國依然是全球貿易中的關鍵供應商。話雖如此,她亦指出,就算無法做到完全脫鈎,企業依然在尋求多元化供應鏈,以「中國+1」的模式,即在中國以外另覓一個甚至更多的供應地來源。
她亦提到,雖然約73%的受訪企業認為與政治與保護主義相關的風險最值得擔心,但在應對這些挑戰時,轉移供應鏈並非優先考慮的措施。高昂的成本、人力資源的考慮等,都阻礙了企業生產線的搬遷。
未來供應鏈多元化的大趨勢仍然會繼續,而且某些成為額外關稅針對目標的產業會加速這一過程,但對於其他產業而言影響可能會相對有限。就中美貿易而言,中國的新產品可能會很難進入美國市場,未來在新產業比如電動車等領域將難以建立緊密的貿易合作關係,這一點與歐洲依賴中國電動車供應鏈的情況有所不同。
對於近期歐美政要先後表達了對中國產能過剩的關注,她認為,相關的議題不會明顯改變與貿易相關的政治局勢。對於美國而言,華府向中國商品施加關稅「不需要用這作為理據」,只能算是錦上添花。歐盟方面,是否對華加關稅,則更多考慮中國潛在的報復舉措。產能過剩對中國本土影響更明顯,例如會導致通脹難以反彈。
料今年內地GDP升4.8%
整體而言,安聯貿易預測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為4.8%,明年則為4.3%;今年通脹率料約為0.6%,明年反彈至1.5%。對於近日內地連環出招救內房,她預計短期內可以令市場穩定,但長遠內地樓市的結構式下行趨勢難以扭轉。官方可能會繼續出手,以防止樓市跌幅過大。因為若然資產價格急速貶值,會影響居民消費意欲,繼而形成惡性循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