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損GDP 2060年恐失192萬億
全球慎防貿易限制和補貼措施,將加劇經濟體競爭與割裂之際,更難捉摸的極端氣候對供應鏈所造成的衝擊,也要小心為上。經濟學人智庫(EIU)提醒這項潛在的經貿風險影響非淺,猶如埋下大規模移民或引發戰爭搶資源的禍根,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亦指,全球將為此付上巨大代價,預計氣候變遷的經濟損失到2060年最多高達24.7萬億美元(相當於逾192萬億港元)。
影響生產能源糧食供應
上述經濟研究論文顯示,氣候變遷的經濟損失將以不同形式表現,包括財產與健康受損、氣溫升高影響農業、勞動生產力及其他間接損失。實際上,近年熱浪侵襲歐美及亞洲多國,全球氣溫飆升至驚人高位的情況屢見不鮮,破壞世界各地區的連鎖反應正頻繁曝光。研究團隊遂指出,受極端熱浪事件影響地區所產生的經濟損失,將透過供應鏈擴散到其他經濟體,進而影響全球能源供應、產品生產及糧食安全。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早於2021年發表了第六份評估報告(AR6),在氣候變遷情景設定上結合國際氣候變遷研究界多個研究社群成果,提出「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SP),透過加入社會經濟發展元素,豐富過往僅考量溫室氣體變化的代表濃度路徑(RCP)情景。取決於不同SSP的情景,在氣候變遷背景之下,全球每年與熱浪相關的生產總值(GDP)損失將會從2030至2040年的介乎0.3至1.7%,進一步擴大到2050至2060年的0.6至4.6%;在不同估算下,經濟損失規模或介乎3.75萬億至24.7萬億美元。
內地建築鋼鐵業受打擊
發展中國家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最嚴重,整體而言,非洲中南部、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總損失被視為重災區。清華大學關大博團隊與中外專家合作開展上述研究,發現中國的建築和鋼鐵等產業亦將大受影響,不但因極端熱浪導致勞動生產效率下降,且由於其從東南亞、非洲進口大量上游初級產品也將受到衝擊,在直接減產和產業鏈間接溢出的複合衝擊影響下,中國工業增加價值預計損失每年最多約6.4%。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