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行業勞動力不足應對有法

近年本港上市企業董事會女成員的比例提高。 近年本港上市企業董事會女成員的比例提高。
近年本港上市企業董事會女成員的比例提高。
人口老化對經濟帶來的最大挑戰,不僅是福利及醫療開支大增,加重政府財政負擔,更重要的是年輕人口減少,令勞動力不足,非但養老金難以維持,就連大量高齡人口都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來照顧,亦難以支持各產業發展,拖累經濟,入不敷支,結果就是經濟收縮,甚至衰退,舉步維艱。是故,除了要多方面處理好高齡人口的需要之外,同時必須設法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方能妥善應對挑戰,而拆解的路線包括延長職場退休年齡、人工智能化、發掘婦女潛力。
延遲退休年齡 增人均產出
在勞動人口減少下,如何維持人均產出,是應對問題的關鍵,這可從退休年齡和工時的調節來緩減壓力。事實上,過去社會多以55至60歲為退休年齡,但隨着人均壽命愈來愈長,生活水平提升,醫療進步,且有別於過去主要以務農或其他勞動需求大的工種維生,如今勞工的工作環境和體質理論上有進步,即使是花甲之年,也不覺是長者,且隨着普及教育,不少長者更有一定的學識水平,有足夠能力繼續工作,為社會貢獻,故推動勞工退休年齡延遲,又或是優化工時安排,例如增加高齡員工兼職的比例,都是改善人均產出的方法。
但當然,提高退休年齡不易實現,在不少西方經濟體,這個問題更被政客視為「毒藥」,不容易獲選民支持。
倡男女平等 發掘婦女潛力
過去男性是勞動力的主要來源,婦女都留在家相夫教子。可是隨着文明社會推動男女平等,女性都能接受教育,不少工種是男女都能應付,更大力度發掘女性的工作潛力,能一定程度釋放社會勞動力。
隨着全球互聯網滲透率大大提升,加上經歷了3年新冠疫情,推動商界接受在家工作模式,這正好為須兼顧家庭的女性繼續工作帶來方便,為女性投入職場提供有利條件。換個角度看,要吸引更多女性加入職場,提升職場女性友善度,乃關鍵所在。
近年新興講求企業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企業管治(ESG)水平,其中在公司治理方面更備受股東及投資者關注,而有關董事會女性成員的比例提高,因這被視為落實性別平等;提高女性決策參與並健全董事會結構,也成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項目之一。
善用科技 工序人工智能化
人工智能(AI)熱潮興起,隨着AI軟件趨普及,可協助編寫電腦程式、進行文書工作、撰寫研究報告等,可見適當地應用AI,有助提升生產力,協助應對勞動人口收縮的問題。
當然,亦有分析憂慮人工智能的應用,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會令一些工種從此消失,變相「爭飯碗」。其實,過去世代技術創新的同時,亦能創造更多就業職位及市場需求,故對此不用過分憂慮,也得認清在數碼經濟興起下,智能化的大趨勢難以逆轉。
昆士蘭保險香港4月發布的中小企調查亦顯示,55%中小企主管表示AI對生產力有影響。儘管許多聲音指出AI有機會取代香港多個工種的人力,71%香港中小企不認為人工智能會取代公司職位,僅有21%指AI最終會取代其企業內的職位。
不少企業應用智能機械人應對人手不足問題。不少企業應用智能機械人應對人手不足問題。
不少企業應用智能機械人應對人手不足問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