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拜登大打中國牌 貿戰升級無贏家

美國昨對華加徵301條款關稅4年期複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條款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及個人防護裝備等產品關稅。時值美國大選年,拜登這次大打中國牌爭取選票的意圖明顯,但實際上多徵關稅由美國用家埋單,且不少加徵項目要明年甚至後年才實施新稅率,意味根本暫不具備加徵關稅的條件,仍大鑼大鼓張揚行事,說到底離不開政治利益。全球化繼續開倒車,自然難有贏家,也得為迎接兩國更激烈的貿易戰況作好準備。
今次美國宣布,向進口中國電動車徵收100%關稅,基本上就是說明不歡迎中國電動車進口,好為美國車企抵住來自中國車企的激烈競爭。問題是將質優實惠的中國車拒於門外,美國車企是否就能生產出具競爭力的產品,倒是兩回事。
事實上,美國當局高估了自身的汽車消費市場,尤其是這些年美國拓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步伐較緩慢,充電等配套有待完善,並非不進口中國貨,就可以換來用家買美國貨。況且,本來美國市場佔中國電動車出口比例不高,故對中國車企的即時影響未必太大。美國消費者少了優質選擇,美國企業在減省成本,推進新能源應用方面也少了選擇。所謂「有競爭才有進步」,白宮卻要製造一家美國電動車企獨大的市場環境,工會制度、充電站不足等產業配套欠完善問題不檢討,續航力又未見大突破,加上高息環境下美國車價過高等問題,實不見得拒華貨於門外,就能解救美國汽車業。
過去日本汽車業亦曾被美國以徵高關稅的招數來打擊。不過,美國不要奢望過去徵高關稅打擊日本汽車業的招數,能對中國起到同樣的打壓效果,皆因當年日本近四成汽車出口往美國,但如今美國市場在中國汽車業的佔比才不到4%。再講,現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與消費國,在全球電動車產業鏈上佔有領導地位,面對不公平的待遇不可能不還手,一旦針對美國車企作報復行動,美國利益孰得孰失,好快會有答案。
美國向其他如鋰電池、太陽能產品、鋼鋁製品、戰略金屬與礦物等加徵關稅,無視這些產品供應不足的現況,最終要美國消費者和企業付出更高價格來取得商品,既不利美國消費市場及製造業競爭力,更有機會刺激物價上升,亂耍「自傷拳」後患無窮。至於中國車企的應對,是加快將生產轉移或本地化到海外的計劃,並尋求合作夥伴或合資企業,積極開拓其他如東盟、中東等市場,以拆解保護主義的掣肘。
今次美國行動會否獲歐洲倣效,有待觀察。惟美國此舉更嚴重後果,乃被中國認定為美方違反「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鈎斷鏈」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將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世界兩強博弈升級,全球經濟亦必蒙損。面對美國邊修路邊挖坑,中美脫鈎各走各路是大概率的事情,任何投資也得為此作好準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