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英歐擬搶閘下月減息

英國經濟重拾增長,擺脫連跌兩季的技術性衰退。 英國經濟重拾增長,擺脫連跌兩季的技術性衰退。
英國經濟重拾增長,擺脫連跌兩季的技術性衰退。
穩經濟成當務之急 懶理聯儲懸而未決
美國出於自身的政治與經濟利益考慮,遲遲未啟動減息周期,導致其他經濟體此前一直不敢輕舉妄動。本身已具備減息條件的歐洲央行、英倫銀行最近終於按捺不住,打算在6月減息,為此而不斷「出口術」放風。歐洲央行副行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甚至明言,要考慮聯儲局對抗通脹的進展,且看聯儲局如何接招。
英擺脫衰退 首季GDP增0.6%
事實上,英國最新公布的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增長0.6%,擺脫了連跌兩季的技術性衰退。按照正常經濟學邏輯,英倫銀行應該在經濟陷入衰退後已有條件減息,而不是等到經濟反彈才開始放寬貨幣政策。之所以先前一直不減息,同樣也是因為美國未有行動,但穩經濟成當務之急,英倫銀行最終也得作出抉擇。
美國通脹及經濟前景充滿不明朗因素,何時減息依然是懸而未決的問題,近日甚至有個別聯儲局官員聲稱不排除再加息,令金融市場無所適從,美元強勢更令一眾非美貨幣包括人民幣、日圓、印尼盾、越南盾、韓圜等皆捱貶,要穩匯得緊跟美國貨幣政策,但卻不利本地經濟表現,處境兩難。
無可否認,美國的貨幣政策藉着美元的霸權地位影響全球,哪怕其將美元「武器化」,變成打壓敵對勢力的工具。霸權地位讓美國的貨幣政策可以無視外匯市場變化,甚至迫使其他經濟體對美國唯首是瞻,目前看來,影響力輻射至全球各個經濟體。
分析指美元難失領導地位
富國銀行國際經濟學家Brendan McKenna就表示,可見的將來美元都難以失去其領導地位,原因在於除美元外並無其他合理替代品,能夠同時滿足「可自由兌換、在貿易和全球交易中廣泛使用、能夠讓外國投資者自由進入的大型流動性債務市場」等條件。
McKenna直言︰「中國很容易受到類似俄羅斯的制裁打擊」。目前中國官方持有的外幣資產有一半以上為美元,而要實現完全的去美元化是幾乎不可能,一旦中美爆發全面的金融分裂,與美國結盟的國家將佔據全球主權債務市場(中國除外)的90%,只有約6%的海外國債市場能夠對中國開放,若不考慮美元,中國難以找到合適的外儲資產以支撐其外匯。
當然,美元現在憑着在全球市場的深度和穩定性而保持霸主地位,但不等於霸權絲毫未變。本世紀初以來,美元於全球央行儲備中的份額已由逾70%降至不到60%,美國政府的債務如山,就連美國主權評級亦遭降;中國雖仍重倉美債,但近年持倉趨減,也是事實,這些都在在說明了變化。眼下的所謂貨幣戰,與其說是美元霸權的體現,可理性解讀為國際經貿秩序轉變下,貨幣體系漸進變革,當中包括將見到非美元貨幣支付佔比上升,以及數碼貨幣的應用日廣,美元雖仍會是世界主要貨幣,但最興盛的日子成過去,未來挑戰重重,也是大概率的事。
英國GDP重拾增長英國GDP重拾增長
英國GDP重拾增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