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金融不急不躁 市場安全為首要

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本來應該有一個相當規模的金融市場來支持實體發展需要。偏偏至今中國股市仍未成主流,皆因過去中國為發展資本市場走過太多歪路,也付出過沉重代價。身處大國博弈的時代,金融必然是中美的主戰場,中國得謹慎處理金融市場開放的問題,否則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尤其在拓展中國資本市場方面,得以老實服務實體經濟,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為大前提,以穩為先。
2008年美國次按風暴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中國使出4萬億元人民幣救經濟,結果帶來嚴重的資產泡沫和產能過剩。2015年中國擬推動A股發展來救經濟,結果又應驗了「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惡性循環魔咒。至今A股表面上如原地踏步;可實際上,內地全面檢視金融體系發展戰略,就是認清不能將美國的一體金融體系作為樣辦直搬到中國應用,中國因應自身發展狀況,推動具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發展,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為基礎,而並非如美國般,放任使用槓桿、瘋狂追求暴利,與實體經濟脫軌。
回顧歷史,上世紀3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面對經濟大蕭條,推出新政(The New Deal),對金融業進行管制,並大興土木,消除貿易壁壘,配合一系列經濟改革,完善社會福利措施,實現復興、救濟和改革的目標。可近30年美國人似乎忘了這個寶貴經驗,改行去工業化、盲目發展服務業與金融業。金融衍生品充斥,複雜程度令監管者難以及時監察系統性風險,放任經濟金融化發展。美國政府不斷以發債來滿足財政需要,製造產業外判,表面上盡顯美元霸權,賺盡了全球製造業利益,但卻令本土製造業空洞化,經濟結構失衡,貧富懸殊擴大,金融泡沫大到不知如何收科的地步。近日又傳來有美國銀行倒閉,經濟問題積重,已不容遮掩。
中國認識到放任金融盲目發展足以為國家安全招來重大風險,故這幾年一直致力於完善金融體系的基建和法規,打擊貪腐,並就金融業發展定出清晰的監管框架,不容以創新科技為名而無序發展。因此,中國就本身實際狀況,為金融重新定義,就是為服務實體經濟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融資中介服務,從複雜的金融槓桿還原至融資中介本質的基本步。即使面對美股以至全球股市的瘋狂,國際資金一面倒傾斜,嚴重壓抑中國資產,也得堅守底線,為市場正本清源,走好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發展的道路。
在新能源這戰略產業領域,這些年中國堅持在電動車、太陽能板、鋰電池等堅持走自我發展之道,如今是守得雲開,逐步進入收成期。未來中國得戰戰兢兢打好金融戰,畢竟金融是美國強項,要說服世界接受美元體系以外的新思維,新發展,需要時間與成效,不斷推演。中國得繼續做大做強製造業這經濟命脈,不急不躁發展資本市場,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用時間說明中國能為世界提供一條可靠治理、和平穩定發展之道。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