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正分道揚鑣 全球資金須抉擇

美國認定中國是戰略敵人,兩屆政府都不遺餘力打壓中國,推動中美脫鈎。可時間過去,至今仍無法打壓中國崛起,證明這個確是「難纏」的對手。中、美這世界兩大經濟體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全球資金也得有心理準備,要為資金投放作出抉擇。
過去在全球化下,美國貨幣政策一統天下,基本上環球金融市場景氣都緊跟着美元體系運作。可這些年美國發展走歪路,放任發展服務業及金融業,同時去工業化致產業嚴重失衡,其中金融業更以創新之名,通過各種金融衍生品投機,放任槓桿,瘋狂追逐利潤,2008年金融風暴是階段性的標記,貨幣政策的嚴重扭曲對全球經濟的衝擊至今猶在。
可美國尚未意識到自身問題,繼續以債冚債,天量債務令市場吃不消,透過金融複雜化,美國金融機構主宰經濟,賺得盆滿缽滿,惟不見得經濟得益。美國國會年年要為提高政府發債上限爭辯,政府部門年年要冒停擺風險,讓手持美國債券的投資者愈感不安。
美國以高息和強美元來維持美債吸引力,惟美國繼續發債,利息成本不斷升高,十個桶五個蓋,難道紙可包住火?以美國科技泡沫來支持着資本市場的超高估值,還能走多遠?另一方面,一眾非美經濟體苦對本幣匯率貶值,得在國際貿易上加快應用本幣支付結算,以減低受美元影響,近日就連瑞士都在討論修改憲法,允許央行購買和持有加密貨幣,一定程度反映對押注美元資產愈感不安,欲加快多元化資產以應對地緣政治及美元風險的意願。
反觀中國早意識到經濟發展戰略忌盲從美國的一套,得踏實發展作為經濟根本的製造業,並完善基礎建設及市場法規,即使推動產業升級改造帶來經濟短痛,也得忍痛承受,同時堅守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原則,嚴防金融及借創新科技之名放大槓桿擴大風險。
從近年中國經濟狀況可見到4大特點:其一是去槓桿取得成效,金融科技無序發展得到糾正,內房及地方債務風險正有序化解;其二是逐步有效應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所帶來的挑戰,整體製造業及出口產業表現穩增,尤其在汽車、太陽能板等領域發展領先;其三是在數碼經濟、物聯網、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增長點的綜合發展有清晰戰略及穩妥推進;還有就是改變了依賴資本和土地增值來催谷內部需求,往後內需市場發展將更堅實。
美國固然看得出中國進步,但中美利益大而複雜,要排除實戰的可能性就只有繼續在貿易、科技甚至金融等向中國步步進逼,務必維護其霸權。中國則繼續以自身體制和發展模式來推動經濟增長,結構性改革的紅利逐步體現,逐漸吸引全球資金目光。是繼續押重注在高風險的美元資產,抑或分散投放在更具增長潛力的中國資產,相信全球資金要面臨抉擇。
全球化正一分為二,未來得循兩大主軸發展,中國將為世界提供美國以外的一套發展模式,重塑出互惠共贏的新全球化發展基礎。這對美國顯然是挑戰,但對世界而言卻非壞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