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電動車銷量增長急煞掣

比亞迪今年首兩個月新能源車銷量按年倒退逾6%。 比亞迪今年首兩個月新能源車銷量按年倒退逾6%。
比亞迪今年首兩個月新能源車銷量按年倒退逾6%。
今年料賣1800萬輛 打減價戰存憂
去年全球已擺脫了供應鏈危機、晶片短缺的問題,汽車產業因供應復甦而錄得反彈。由於今年汽車市場將趨於正常化,加上經濟前景不明朗、競爭加劇等因素,分析估計今年全球新車銷量增長只有1.9%,較去年逾一成的增長大幅放緩。話雖如此,電動車的增長仍然相對較好,預期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超過1,800萬輛,按年增長32.8%,雖然中國在新能源車方面有着明顯優勢,但日益白熱化的減價戰恐怕會成為一大隱憂。
比亞迪經銷商或積壓庫存
中國的電動車產業有着明顯的優勢,包括完整的產業鏈、低成本及經濟規模效益等。貿易信用保險公司安聯貿易認為,目前中資車企正朝着「征服全球市場」的方向發展。不過,一些因素存在潛在風險,可能會削弱中國目前的領先地位,包括不斷升級的價格戰、產能過剩問題,愈發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以及新一代電池技術出現。
價格戰的問題絕對是目前中國電動車行業最大的挑戰。大華繼顯(香港)研究部策略師楊韻銳表示,在對比內地電動車龍頭比亞迪(01211)的銷售數據與汽車保險登記數據後,發現存一定落差,這可能反映出有很多汽車庫存積存在經銷商;亦反映即使比亞迪不斷推出新車款,始終難以催谷銷售,有進一步的減價壓力。
他又引述研究數據指,比亞迪在去年第三季高峰期每輛車的平均利潤可達1.1萬元人民幣,而去年第四季則只剩下約7,000至9,000元人民幣,考慮到電動車減價動輒上萬元,車企的經營壓力將非常巨大,而目前「看不到減價戰短期內會有完結的迹象。」
嚴寒損續航力 闖俄受限
整體而言,他認為電動車行業增長已有所放緩,滲透率甚至達到了「樽頸位」。今年初的數據顯示,比亞迪今年首兩個月的新能源車銷量按年倒退6.14%,某程度上也印證了他的觀點。他解釋指,過去內地車企在農曆新年前的銷量會比較好,因為消費者樂於在新年前買新車,但這種現象並不適用於電動車行業。
由於內地春節期間多數公路免費,故自駕回鄉亦是一大趨勢,因電動車在寒冷天氣下續航能力較弱,得不到消費者的信任,變相限制了銷情。同一道理也適用在中國車企「出海」的潮流,作為傳統上中國車企最容易打入的俄羅斯市場,由於當地天氣寒冷,電動車的銷情也因為相同的理由而受限。楊氏還指出,歐洲、美國的本土市場有着強大的品牌,外來的競爭對手始終較難擠入當地市場。
然而,考慮到電動車產業始終是一個非常大的投資主題,相關的基金亦受到投資者的歡迎。他亦不排除有資金會低撈電動車板塊,以中國的電動車產業的規模及優勢,不太可能完全避開。
歐企轉型落後 職位減少
安聯貿易的研究報告指出,從全球角度來看,電動化轉型較慢的歐洲汽車製造商─特別是德國車廠,恐怕會損失市場份額,繼而危及當地大量工作職位。汽車行業一直是歐洲經濟的支柱(佔全個地區產出的6%),同時是創新、出口的重點產業(佔歐盟出口價值的2.8%),並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直接就業650萬人)。然而,由於長期專注於自身的優勢,歐洲汽車巨頭在電動汽車領域的起步較晚,並且生產價格合理車型難以盈利,其電動汽車的成本仍比汽油車高27%。
歐洲汽車製造商轉型落後,已對當地企業經營環境產生明顯影響,包括破產數量增加(歐洲企業破產數目去年增長13%),以及就業職位減少,將有73萬個就業職位面臨風險,其中德國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德國車廠電動化轉型較慢,恐失市佔率。德國車廠電動化轉型較慢,恐失市佔率。
德國車廠電動化轉型較慢,恐失市佔率。
電動車銷量增長放緩電動車銷量增長放緩
電動車銷量增長放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