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歐美市場打倒褪 亞洲經濟乘風起

全球經濟雖然已走出新冠疫情,但復甦步伐顯然並不一致,除了因為超級量化寬鬆帶來的資產泡沫後遺症,如債務危機及通脹等問題需時化解外,美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破壞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亦是世界經濟無法重現舊觀的原因。從不少國際機構減少在低增長的歐、美市場投資,押注亞洲及新興市場,反映長遠資金已將目光東投。雖然來自美國的地緣政治風險衝着中國而來,但並未損中國作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投資者得對亞洲前景保持樂觀的態度,好好把握機遇。
到底今年美國聯儲局是否真的啟動減息周期,目前市場尚未有共識,皆因最近油價回升,金價創新高,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亦見異動,美國的通脹會否反彈,仍須觀望。在未能完全排除通脹風險下,相信當局對於啟動減息周期的態度會謹而慎之。但當然對現任拜登政府而言,下半年減息能挺住美國經濟,有利其於大選爭取連任。到底貨幣政策是服務政權,抑或因應通脹表現而轉向,好快有答案。
除了物價與貨幣政策趨勢不明朗外,歐美經濟人口老化、增長趨緩、稅率高企,都不利投資與消費,歐洲的問題尤甚。美國近年是靠人工智能應用來轉移了市場視線,並以維持美股景氣來支持財富效應,挺着經濟。之不過,美股不可能沒有頂,當貨幣政策由緊趨鬆,美元強勢逆轉,美股估值自然難敵地心吸力。更何況,如今美國動不動就打着「國家安全」的招牌作出種種制裁,又干涉企業經營,如不能自由供貨予客戶,這些誠然都不利自由貿易和國際投資。
近年國際金融機構逐步退出歐洲市場,亦有國際服飾品牌和電子消費品牌重組歐洲業務以止損,套現的資金都寧願投往東來,選擇在高增長的亞洲及新興市場設立生產設施,可以更接近終端市場。事實上,歐洲被美國的意識形態「綁架」,共同圍堵中國,損害的是歐洲企業和當地經濟利益。故見到官方唱衰及打壓中國,但商界卻依舊押注中國市場,證明盲目附和推動中美脫鈎,非但對歐洲自身利益不利,更加大了經濟衰退的風險,屬下下之策。
雖然如今中國正苦於化解債務危機,但若能處理好這個包袱,未來經濟發展可無後顧之憂,而隨着中國保持着在全球製造業、國際貿易和消費國的領導地位,論經濟增長速度,中國仍然是主要經濟體之中的首列。
亞洲崛起,中國並不可能缺席。當中國債務危機逐步化解,資本市場真正起動,更多中國商品暢銷海外,人民幣更廣泛地應用於區域貿易支付,料將帶動整個亞洲重納高增長軌道。比如印度,即使被視為美國的盟友,其實亦從沒有截斷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兩國各自開放市場,自由競爭,將為亞洲市場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可清晰的增長前景,也是吸引全球資金東來的關鍵。
國際形勢如是,得認清大局,別人悲觀時,要保持正向樂觀的態度,全球資金大逆轉的時點正愈走愈近,得耐心等候時機到臨。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