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與華脫鈎不實際 亞洲共榮方為繼

美國視中國為最大敵人,處處打壓,並正在推動世界與中國脫鈎。問題是,美國所奉行的貿易保護主義,離不開美國一國的利益,對其他經濟體有害而無利。無論站在地理、產業鏈、資源與市場供需等的角度來看,亞洲非但不可能與中國脫鈎,反而應該加強互聯合作,將亞洲市場做大做強,而中國的長遠發展至為關鍵。中國與亞洲諸地有着共同的願景,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支持亞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才是未來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的重中之重。
全球化經濟發展運行數十年,隨着中國經濟崛起,美國本着要維護自身霸權,試圖將全球化趨勢逆轉,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各式各樣制裁,推動全球製造業與中國脫鈎,務求要打壓中國。問題是,2018年中美開打貿易戰以來,至今第7個年頭,中國仍然是全球的主要貿易國,其完善的製造業產業鏈,使之繼續成為全球的主要出口地。中國的汽車業更加快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在在說明,美國推動與中國脫鈎是不切實際,注定難以成功。
說到底,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關上門來搞建設。開放市場,自由貿易,加強互聯交流,共享文明發展,才符合世界共同利益。環顧全球,歐洲及美國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如今都處於人口老化、嚴重的結構性問題、美國的天量財赤更是路人皆見,惜體制與市場皆缺乏改革,無法應付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種種問題。
反觀亞洲,擁有全球近六成人口,近四成的經濟總量及逾三成的國際貿易量,區內諸地經歷多次金融動盪,體制與發展趨向成熟;隨着居民教育及生活水平上升,既為全球主要生產地,更逐漸成為全球主要消費市場,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中心,幾可肯定離不開亞洲。
如今,東盟已成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一帶一路等機制與建設,有助加強連繫區內的合作。工業4.0推動新經濟發展,更讓亞洲諸地藉創新技術研發與市場應用等的交流合作,共同以科技賦能推動區域一體化建設,強化亞洲地區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也好擺脫美國霸權的枷鎖,尋求適合亞洲發展的出路。
隨着亞洲的國際貿易量不斷提升,強化貨幣互換和貨幣合作,增加使用本幣支付結算,乃提升金融安全,減低被美元霸權收割風險之途,也為數碼貨幣的試驗應用鋪平道路。站在貨幣體系改革的角度,沒有太大包袱的亞洲誠然具備優勢,而雙邊的互換規模不斷增加,減低對美元的依賴,可以視為全球貨幣體制改革的一個階段性的發展。長遠而言,若亞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得到進一步確立,結合貨幣數碼化發展,「亞元」有望應運而生。
中國經濟正值降速提質階段,綜合競爭力不跌反升,與其着眼這期間會拖低區域增長,倒不如實際地考量,一個更穩健、更具可持續發展條件的中國經濟,將為亞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打強心針,未來將引領地區經濟擴張。亞洲諸地要堅持合作而不是脫鈎,自可確保亞洲經濟繼續領跑,並在新經濟時代佔一重要席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