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再掟美債 料未完
1月減186億美元 日本持倉年半最高
美國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前夕,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TIC)率先公布全球各國的1月美債倉位規模。市場關注的美國第二大海外債主──中國,所持的美債金額按月減少186億美元,跌幅相當於2.27%,整體規模降至7,977億美元。以資金流角度來看,中國亦是連續第3個月淨賣出美債,1月淨沽售217.35億美元,而考慮到最近兩個月美國債息抽升,估計中國的美債持倉將繼續下跌。
之不過,「頭號債主」日本持有的美債規模繼續創2022年8月以來最高,達1.1531萬億美元,按月再多149億美元。資金流亦與其持倉同步上升,1月淨買入124.29億美元,惟期內淨賣出7.73億美元的美股,未知是否與資金班資回朝力挺日股有關。
一直以來,坊間總有聲音指美債乃中國的談判籌碼,透過不斷減持美債,以「去美元」戰術減低貿易戰的傷害,但奈何近年兩國的貿易戰,進一步衍生出科技戰,且在晶片角力議題上沒完沒了。
多家芯企遭美列黑名單
最新就有消息指,美國因應內地科技大廠華為取得重大晶片技術突破,擬將多家與華為有關聯的中國半導體公司列入黑名單,包括有晶片製造商芯恩(青島)、記憶體廠長鑫存儲,屬深圳國資的記憶體廠昇維旭、鵬新旭,另外還有晶片製造設備材料廠新凱來、鵬進等,原因是充當代理協助華為取得受管制設備。
中歐貿易問題或升級
事實上,中國企業面臨美國的重點打壓,日子難過。德國工業巨擘西門子(Siemens)日前警告,去年公司成立專注發展廠房自動化的新業務,發展速度較預期緩慢,主因受包括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又認為中國市場需求可能持續疲弱,中央的提振經濟措施帶來的效應要花一段時間才會反映出來。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則表示,中國聚焦供給側措施推動經濟增長,今年首兩月出口好過預期,但卻為歐洲和其他地區製造問題,令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本土企業被擠出市場。他相信,歐洲不會坐視不理以工業基礎作戰略的企業,因為其價格競爭失去市場,這個亦是貿易問題變成安全問題的原因,必須採取一些應對方法。
至於該會最新發表的報告則提及,受訪的四分之三會員企業稱,過去兩年重新檢視中國的供應鏈,有12%指將部分移離中國。報告建議,內地跟歐盟合作就「去風險」發展一套共同語言,區別「去風險」及保護主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