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活化港股靠把口 企業無奈得自救

任由環球投資市場氣氛大旺,香港股市仍未見大起色,反正不是浸浸落,就是日升日跌,來來去去就繼續在低位反覆,今年以來表現仍在跑輸全球主要股市,新股市場就繼續「拍烏蠅」!時間不等人,上市企業已沒有多大耐性,部分着手以回購或私有化等方式尋求退市,或另覓上市地,或重組後待更好時機再包裝資產重新上市。一直在說要化解港股流動性不足問題的港府,繼續得把口,企業與資金都等到鐵了心。再不以實際行動徹底扭轉這個頹局,如何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滿是疑問。
港股流動性不足,既體現在大市成交和指數低迷,也體現於新股市場連年不振,不斷出現以各種形式實現的退市個案,單是去年上市公司提私有化個案按年增近半。誠如前日一家H股公司通告交代回購H股退市的原因,正是H股交易量較低且流動性有限,難以有效在港股進行融資,退市能節省與H股上市監管合規相關的成本及費用云云,正好說明港股流動性問題嚴重依舊的現況。
昨日又傳大型民企大股東擬將公司私有化,起因同樣是公司估值長年低迷,反映港股吸引力蕩然無存的事實。任由財金官員四出去海外推銷香港市場,亦無法吸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上市,並無法留住現成優質公司,說到底港股自身問題未解決,如何能說服別人?
企業選擇上市,志在增融資渠道,助擴張業務,提升知名度。問題是,港股流動性問題不解,企業估值低迷,難以反映資產實際價值,想配股融資,在缺乏資金參與港股下,亦難以成事。與其無法帶來上市的效益,還要增加合規成本,在商言商,求退也無可厚非。
在港上市國際品牌股份因長期估值低迷而求去,另覓上市地,以更好地體現資產價值和更便利融資以支持業務,可以理解。可就連同氣連枝的內地國資或民營中企都選擇退市,說明問題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企業如是,優質個股買少見少的話,參與港股的資金自然不會多只會少,這個惡性循環發展下去,流動性問題變成死結,香港金融業真是十分閉翳。
港府常以內地和國際市場波動、利息高企等為港股流動性長期不足開脫,實際上,港府應對經濟問題態度散慢亦缺乏戰略,太遲撤銷樓市辣招,錯過穩定整體資產價格的最佳時點,致令香港的經濟元氣更難復原。再者,其實香港本身在優化市場基建、減省交易成本、推廣主題投資、招來國際資金等多方面,有好多地方可以主動改進,偏偏每事「龜速」。觀乎今年以來全球加密貨幣市場投資風氣熾熱,各主要金融市場都在爭取盡快推出加密貨幣現貨交易所買賣基金以分一杯羹,香港既要發展虛擬資產交易中心,且看在這方面能否盡快爭取飲頭啖湯,而不是再次大落後食西北風。
與其諉過於人,港府得全面提速各項振興港股以至整體金融業的工作。繼續得把口、等運到,年年千億元財政赤字,庫房好快乾塘,發債度日變成常態化,非但港元去向難卜,輸的不只是香港金融業,而是整個香港的未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