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名家筆陣:內地新三樣機遇挑戰並存

近年內地電動車市場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 近年內地電動車市場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
近年內地電動車市場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
如果投資者去到深圳的小漠國際物流港碼頭,或許有幸能見到停泊在港口的一艘長相特別的巨輪,巨輪長約200米,和普通集裝箱貨輪的載物空間不同,它的船體是封閉的,像一個白色的沙甸魚罐頭。這是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股份(01211)為其出海艦隊打造的第一艘船,名為開拓者1號,可裝載7,000輛汽車。1月15日,開拓者1號載着5,449輛新能源車從深圳出發,目的地是荷蘭和德國。
港口是觀察一國出口格局的最佳地點之一。近兩年,上海、寧波、深圳及青島等內地主要港口開始見到內地電動車出口的蓬勃發展。除電動車外,其他新能源相關的產品也加快了出海步伐,其中,電動車、太陽能電池和鋰電池引領增長,官方甚至給了它們一個代號「新三樣」。新三樣對應內地曾經的出口支柱「老三樣」:服裝、家電和家具。
電動車促銷影響毛利率
去年內地出口總體偏弱,但新三樣的出口穩步向上,3樣產品的出口額達到1.06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約30%。新三樣不僅在內地出口中的佔比愈來愈高,在環球的市佔率也顯著攀升。數據顯示,內地已佔全球太陽能電池出口量的80%以上,鋰電池出口量的50%以上及電動車出口量的20%以上。
普通大眾可能對太陽能電池和鋰電池觀察不深,因為它們大多屬於工業生產的中間環節,但內地電動車的迅速發展相信大部分投資者都有目共睹。
汽車作為家庭住房以外的第二大消費品,通常購買的決定都是在仔細研究和對比之後才做出。內地電動車不僅打開了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市場,在比利時、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傳統汽車製造國家的銷售也蒸蒸日上。據統計,去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出口到歐洲約35萬輛,約佔同期歐洲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的四分之一,贏得歐洲市場的認可,也證明了內地電動車在性能和價格等方面的吸引力。
關注內地股市的投資者可能都知道,雖然去年新三樣的出口數據亮麗,但新能源股份的表現卻令人失望。一方面是由於利率上升、流動性退潮,市場對高增長公司的容忍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新能源板塊的過度競爭和「內捲」也傷害了板塊內公司的利益。
過去幾年,國家政策對可再生能源全力支持、大規模補貼,雖然不斷湧入的資金推動了行業的高速增長,但也帶來了無序擴張和過度競爭。
2022年以來,內地電動車市場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而造車新勢力為了達成雄心勃勃的銷售目標,不得不降價來鎖定市場份額,所以漂亮的銷售數據背後是許多車廠毛利率的下降。
新能源企遭受歐美打壓
鋰電池行業的競爭也不遑多讓。由於供應過剩,電池級碳酸鋰去年數輪降價,2022年第四季每噸鋰的平均價格還是55萬元人民幣,到去年4月鋰價已經暴跌至約18萬元人民幣。
除了內地的激烈競爭以外,新能源出口也面臨着美國及歐洲的貿易限制。去年9月,歐盟開啟有關調查,主要因為認為內地廉價電動車氾濫歐洲市場,對歐洲電動車行業構成威脅。美國也通過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中極度排外的電動車補助條款,變相將內地電動車拒諸門外。
美國除了對內地太陽能產品徵收25%的關稅以外,更屢次發動針對中資太陽能企業的制裁,對部分太陽能電池出口的懲罰性關稅高達254%。
應對內地激烈的競爭格局,新能源企業也在各展拳腳、探索出路。除了拓展海外市場、加大出口力度之外,企業也紛紛出海。例如,比亞迪去年往匈牙利設廠,今年其在泰國、巴西的廠預計會開始投產,多種模式並存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更大主動權。
供應鏈完備可應對競爭
鑑於目前新能源產業面臨的各種挑戰,新三樣能否在國際市場保持領先優勢也備受關注。中資企業的優勢不僅來源於推動規模經濟(同時也帶來激烈競爭)的龐大內地市場,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創新力和完備的供應鏈。
東南亞國家在創新力和技術上短期無法與內地匹敵,而歐美國家雖然在疫情後開始將部分供應鏈轉移回國,但其供應鏈的完備程度和反應速度也很難與內地競爭。所以,雖然新三樣面臨挑戰,但更多挑戰來自業內競爭,在國際競爭層面,內地的新能源企業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
許多新能源企業正在經歷大魚吃小魚這個分化過程,小企業會逐漸退出市場,贏得行業競爭的公司也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在行業分化能見度更高之前,在投資時會對這些過度競爭的行業保持警惕,主要是要把握這些行業的增長空間和過度競爭導致毛利率下降之間的平衡。
行健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分銷總監 石醴泉(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以上非投資建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