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理財品存續規模續跌 收益6年低

內地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連續兩年回落。 內地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連續兩年回落。
內地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連續兩年回落。
在今年資本新規正式來襲之前,資管新規早於2022年實施,透過力推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不再保本保收益,一舉打破剛性兌付。不過,繼疫情拖慢轉型步伐之後,去年又受累於大市波動,理財行業產品存續規模再次下滑,只有約26.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時截至去年底止累計為投資者創造的收益值,更回落至約6,981億元,創近6年來最差。
理財產品的成績表不似預期,即使去年底止共有存續產品3.98萬個,較年初增加14.86%,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及機構投資者總量亦維持增長趨勢,按年增逾17%至近1.14億個,但產品存續規模連續兩年回落,分別少過2021年底的29萬億元、2022年底逾27萬億元,亦跑輸公募基金去年底止資產淨值27.6萬億元,意味「資管一哥」寶座易主,由反超前的公募基金頂上。
業內人士指,2023年下半年銀行理財的低波動穩健產品,漸成穩規模的重要手段,可見銀行及旗下理財子公司已從速應對市場變化,盡可能平滑市場波動對理財產品的衝擊。不過,換來的是理財產品為投資者創造的收益走下坡。其中,去年銀行機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1,739億元,遠低於2022年底的3,602億元。
疫後保守型客戶佔比增
以2023年各月而言,整體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94%,此數據相比2022年的2.09%則有所回升。目前理財市場仍由個人投資者佔主導,經歷疫情的洗禮後,個人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也發生變化。其中,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的客戶佔比增加2.02個百分點,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佔比仍是最多,高達33.95%。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