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華復甦乏力 信用恐降級
標普:須加碼刺激 憂債務增長提速
去年12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狠削中國主權信貸評級展望,惟另一評級機構標普一直力挺中國,確認中國長期信貸評級為「A+」以及「穩定」展望,主要是考慮到中國經濟反彈與財政壓力緩解等因素。不過,最新標普警告,一旦內地經濟復甦依然乏力,未能於未來一至兩年內改善,可能會下調中國的評級。
外媒報道,標普全球亞太區主權評級資深董事陳錦榮在周四一個網絡研討會上表示,要消除對中國的悲觀情緒,經濟才能反彈。現時內地經濟信號好壞參半,雖然今年出現較大幅反彈的機會仍較高,但需要比原計劃更多的刺激措施推動。隨着中國債務增速更快,屆時標普採取降級行動的理據恐怕會增強。
陳錦榮擔心,如果內地經濟遲遲沒有改善,並超出該機構的預期,也就是在未來一至兩年內仍未見起色,那麼標普可能不得不在評級中反映這觀點。標普對上一次以信貸風險升溫為由,宣布將中國信貸評級由「AA-」降至「A+」,已追溯至2017年9月,為標普1999年來首次調低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
中國評級會否失守,取決於內地能否化解龐大債務危機。此外,政策救經濟的力度亦備受重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發言人Julie Kozack被問及對今年中國經濟目標、措施等初步看法時表示,未來數天將繼續關注當局提供有關政策方向的更多資訊。她又透露,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及第一副總裁Gita Gopinath將於本月23至27日前往北京,與中國政府官員會面,並出席經濟會議,如格奧爾基耶娃將於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表主題演講。
紅海危機影響或低過疫情
儘管IMF未有正面回應中國出口大量過剩產能至世界各地,從而壓低所有商品價格的憂慮,但3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惠譽評級表示,持續發酵的紅海危機,令出口歐洲市場的中資企業面臨更高的運輸成本。不過,鑑於中國貨品的外需下降,且貨櫃運量不斷擴容的預期,此次危機引發的供應鏈中斷,料對中資出口商的總體影響,將弱過2021至2022年的疫情衝擊。
外資淨買60億 滬綜連漲4周
昨日內地資本市場對外界潛在降級言論相當淡定,滬深股市3大指數尾市升幅更齊齊擴大。滬綜指轉升0.61%收市,報3,046點,令全周再升0.63%,連漲4周;深成指昨亦升1.1%,報9,369點,深圳創業板指數升0.97%,報1,807點,惟兩者過去一周仍挫0.7%及0.92%。全日兩市主板成交8,606億元,外資透過滬深股通淨買入約60億元人民幣。
惟投行摩根士丹利指,目前內地財政政策依然不足以消除通縮憂慮,而且企業盈利持續面對挑戰,估計中港股市持續波動,但會維持看好A股不變。該行指,如果中證監採取進一步措施,提高股市透明度及流動性,料有助改善市場情緒,帶動市場反彈。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