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出口轉型見效 歐美必加大封殺
中國最新公布的出口數據令人眼前一亮,反映在美國與盟友的積極制裁下,反推動中國出口結構加快轉型,深耕非美體系市場的經貿關係,策略漸見成效。當中國不再依靠歐美市場來實現增長,最急的當然是歐美,皆因既未能成功遏制中國崛起,亦加劇貿易壁壘對自身的「回力鏢」衝擊,未來必然會變本加厲封殺中國,但當愈來愈多數據顯示,種種制裁都是徒然,將會見到的結果是,信心與資金逐步回歸中國市場。
內地上月人民幣計價出口按年增長逾一成,以美元計增7%,已扭轉去年全年跌4.6%的頹勢,一則與低基數效應有關,二則確實見到中國在拓展非美體系的經貿關係,以及中國製造業升級改造下,更多高質商品行銷新興甚至是全球市場,反映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並未有因為美國的打壓而褪色。
事實上,在汽車這門重工業,中國的實力已大大提升,中國製的電動車行銷全球,包括歐美及亞洲與新興市場,關鍵在於性價比高,亦可滿足到新能源應用的需求。故見美國第一大電動車企創始人直言,若不設貿易壁壘,中國車將擊敗全球大多數車企,誠非虛言。
當然,歐美車企一方面加快調整產品結構,以搶回市場佔有率,但始終在產業供應鏈上已被中國有所拋離,只有一方面尋求與中國合作,讓中國車企到當地設廠,以加快技術與產銷交流,二則向政府施壓,以增加中國汽車進口關稅,削弱競爭對手優勢。
對此,中國不是無備而來。近年中國車企改往海外市場建廠,以避過關稅,此舉也能促進海外市場的投資與消費,自然受到歡迎。見到中國第一車企到巴西、匈牙利等地建廠,都是最好例證。同時,中國在深耕非美體系市場,尤其是東盟,已成中國最大出口目的地,2月出口更是自去年4月以來首錄增長,為首季開個好頭,未來將見到更多中國電動車行銷新興市場。
不過,歐美既已放風聲要針對中國電動車出招,制約離不開徵收重稅,這對中國車企而言,也必然造成一定的衝擊。故上月中國的出口數據雖勝預期,但也不要因此而過於樂觀。要有心理準備,針對中國商品出口的保護主義舉措只會多不會少。中國企業一方面要憑實力加快走出去,另一方面要加快拓展多元的出口市場,繼續減少對歐美市場的依賴。且說到底,中國經濟體規模龐大,不能完全依靠外部需求來維持增長,更精準地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來有力提振內部需求,實不可少。
除了傳統出口業外,圍繞新經濟領域的創新科技自然是中美的較勁場,最新就傳來美國國會積極推進生物科技相關的法案,劍指中國的生科企業,消息令相關中資股大挫。其實,科技發展需要研發、資本、支持實驗與商業化銷售的市場來配合,本來各有所長的中國與美國坐低合作,是推動全球科技發展的絕配。可如今美國不斷朝與華脫鈎推進,既不利全球科技發展,最怕是兩強之爭讓科技發展僅限於一國之利,甚至背離人類利益,則其殃必大!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