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科技大博弈 智慧製造主戰場

身處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即所謂工業4.0),「智慧製造」乃革命重點。中美兩強爭霸,人工智能(AI)競賽必是核心戰役之一,而掌握與運用大數據的能力是致勝關鍵。過去電子商貿平台自由、快速、跨行業擴張,除了壟斷經營外,還涉及數據安全,一旦在資本市場上市集資,更引來外資控制等數據安全隱患,故各地政府都以各種反壟斷、數據安全法甚至國家安全法例來管控,也意味電商行業的黃金發展期已過,取而代之是國家利益先於商業利益,中國的電商股風光不再,就是典型例子,而兩強圍繞新能源汽車、車聯網、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博弈亦勢必愈趨激烈。
過去全球經濟發展由工業推動,工業1.0主題是由機械代替勞動力;工業2.0主題是電氣化;工業3.0是進入數碼控制的時代;而工業4.0就是智能化製造時代,將物聯網、數碼化製造、雲端服務、通訊等技術結合,創造虛擬與實體整合的製造產業,AI發展促使機械與人之間可相互溝通,將傳統生產方式轉為高度客製化、智能化等,能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以「光速」製造出小量多項的產品。
目前,美國的優勢在於先進技術的掌握,皆因AI發展的關鍵在高端晶片,所以美國要對中國開打晶片戰,向華停供所有高端晶片,就連所有盟友都要停供高端晶片的生產設備,務求圍堵中國,阻截其於智能化方面的發展,另一方面則尋求聯同盟友統一技術制式,鞏固市場優勢,將中國排除於外。
至於中國的優勢,在於智能化需要大數據的配合,中國的集權體制賦予數據和資源方面的絕對優勢,在AI應用方面更是如虎添翼,西方經濟體也心知自身體制難以匹敵,更何況中國在物聯網建設、製造業智能化等方面發展領先。故美國在變本加厲奉行貿易保護主義、龍門任搬,多措並舉打壓中國,皆因不是這樣狠狠出招,就無法保障這數十年美國坐擁的世界霸權。問題是,時代的洪流難以逆轉,中國崛起已難扭轉,雙方只有各自爭取時間鞏固競爭優勢,在這場新經濟主戰役爭一日之長短。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自螞蟻集團中港上市計劃撻Q後,中國電商行業營運環境起了重大變化,過去跨行業瘋狂擴張的發展不再,反壟斷大旗迫使電商巨企要與同業和消費者共享紅利與機遇,壟斷優勢不復再,更要兼負社會責任,分憂國家安全,商業模式得改變,增長軌道自然也完全不同,壟斷暴利經營不再,得在新起點重新發展,務實苦幹、服務更貼近民生的,更具增長力和競爭力,這些變化實際上就是時代的烙印。
中美脫鈎,技術制式呈半球化發展,兩強各自爭奪市場,將重塑全球政經勢力版圖,也是這場新經濟戰的重要過程,最終誰勝誰負,反正未知數太多,也許得交給AI來預測賽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科技發展依靠少數巨企來掌控的風險甚大,若與社會利益與道德背道而馳,更是高危。中美博弈,也得尋求平衡與社會和世界發展的方式,免得損人又害己。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