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經濟處新起點 砥礪前行首重質

中國股市持續低迷、經濟景氣繼續反覆,如何調節財政及貨幣政策力度、加大核心產業與民營經濟的扶持,梳理內房與地方債務風險,確保金融系統性穩定,都是當局的重要任務。雖然,來自美國的打壓只會多不會少,但以目前中國資產價格水平、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以及鼓勵外資的各項政策,有望在新起點出發,安內攘外。
雖然整體上中國經濟增長未必及得上往年,但長遠高質量發展才最重要,所謂「打鐵還要自身硬」。期待中國資本市場做起來,更好地服務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協助化解風險,刺激需求,推動現代化發展,爭取為全球資金提供回報吸引而明確、可靠的多元出路。
昨日中國官方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5個月處於收縮區間,不讓人意外,皆因2月有春節淡季的因素影響。如無意外,3月企業PMI按月會見到較大反彈,尤其是小型企業景氣。事實上,更能反映民營經濟景氣的財新2月製造業PMI升至去年8月以來高位,反映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及對經濟活動的支持開始見效,新接業務總量及新出口業務均加速增長,上半年有望保持穩步復甦勢頭。
目前中國物價水平仍低,通縮風險未解除,另方面,低成本和人民幣偏弱,皆有利中國出口競爭力。得認識現時的中國,數碼化、網聯化的速度領先各主要經濟體,在便民、降低生產如物流方面的成本,發揮着正面作用。雖然居民與企業收入增長或未如往年,但生活與經營壓力得到適度紓緩。隨着服務、技術等進步,生活質素與經營環境得到改善。這個優勢是競爭對手印度、歐、美都無法比擬,並將繼續支持中國經濟能維持4至5%的區間增長。
無可否認,內地房地產市場問題仍有待全面化解,但中國是最早着手去槓桿的經濟體,並嚴控金融風險,故不會重現日本「泡沫經濟」爆破情況。未來中國要做的是要說明,照搬西方的一套發展模式來評估中國發展,是不切實際;並得努力向外推廣中國模式,設法更好地體現「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效益,有力扭轉美國主導國際上的「去中國化」風氣。這一點不能靠說口號,得以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執行實踐來體現效益。說到底,外資來不來,取決的是風險與回報,符合互惠互利的基礎。
展望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發展不會是坦途,一則外部挑戰大,諸如中美博弈不斷升級,華車企拓展海外市場面臨挑戰;二則內部包袱重,主要是內房及地方債危機需要時間化解,居民與企業需要適應在高質要求下重建增長基礎。砥礪前行,能實現穩大局、促發展,已是不容易的事。
投資者得謹記,「此一時,彼一時」,別期望昔日大水漫灌、泡沫救市的場面再現,也別奢望大國博弈會有喘息的機會。只有社會齊心把握時間推進各項部署,實現戰略目標,提升綜合競爭力,以效益向世界展示中國發展模式,才是出路。走出西方發展模式的框架,以切合中國新發展的評估方式作基礎,自然會發掘到投資中國市場的新機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