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老本所剩無幾 提振信心促發展

萬眾期待的樓市撤辣,港府終於在市場形勢告急之下,為早已過時的「辣招」畫上句號。撥亂反正,出重拳維穩樓市,保資產價格穩定,並不是經濟走出困局的出路,而是尋求加快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重建新增長軌道的基礎。期望港府能藉此把握換取回來的時間,善用財政資源,推動產業改革,改善經濟結構,始能在詭譎多變的百年大局下,讓這個國際都會行穩致遠。
是次港府除了回應市場訴求,全面撤銷樓市辣招之外,金融管理局亦配合形勢,暫停樓按壓測,並上調部分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可以說終於見到當局穩定資產價格的決心,遲來終好過不來。不過,見到昨日港股還是低收作結,反映穩資產價格只是改善景氣的其中一步,香港經濟仍面對諸多困難與挑戰。
去年疫後經濟復甦未如預期,除了是港府的樓市政策缺失之外,內地市場需求下降,外部形勢複雜多變,國際貿易與製造業供應鏈大洗牌,美國主導全球資金奉行「去中國化」,都是香港市場沉寂的原因。要化解這些具深遠影響的變化,辦法只得「以變應變」!
過去香港側重金融及地產兩大支柱產業的發展模式不可再,金融方面得重塑「國際」的內涵,在中美博弈的大局下,得減低對歐美等西方經濟體的依賴,深耕與中國友好的貿易夥伴與新興市場,重新建立更穩固可靠的增長基礎,這方面基本上在去年已開始,但不會一、兩年就見效,未來數年仍然是耕耘期。
產業發展方面,除了設法加強金融、旅遊等傳統行業的競爭力之外,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甚至提速新型工業化進程更是刻不容緩,這不只是要創造多元發展,更是順應以創新科技為主題的全球新經濟發展所必須盡快謀劃的事情,不然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下,被淘汰出局!
從資本市場、人才培訓、企業發展、商業環境等多方面,完善香港創科生態圈,是港府在穩定資產價格後,必須加快發展的事情。資本市場新增高增長的題材,有「錢途」自然不愁沒有資金流入;產業發展具明確前景,人才就自然懂得擇木而棲;企業有錢搵,貨如輪轉,新增資本重新投入,擴大市場規模,營商環境良性循環,也自然能夠「吸金」。問題是,香港在這些方面發展都落後了,在穩定資產價格後,全面提升戰略,精準投放資源,務求實現階段性發展目標,乃重中之重的任務。
香港這塊「福地」,過去充滿着機遇,也創造了不少財富,人流、資金流、物流皆暢旺,是各方淘金之地。可近幾年香港「莫財」,原因繁多而複雜,但不離一個重點,就是缺乏增長前景。激活樓市,穩定資產價格之舉,來晚了,效果打折,但仍是拯救這艘沉船的重要一步,冀能為市場引入活水,提振信心,重新啟動經濟運轉的巨輪。
依目前港府的財政狀況,以及香港的綜合競爭力,基本上已沒有太多老本可供虛耗,接下來就得看其如何落實預算案的諸項發展建議,以實際的效益來說好香港故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