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興港經濟須實幹 精準施政挽信心

曾被喻為中國大好友的投行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在本月上旬發表「香港玩完論」,近日終見到港府財金官員拍片反駁其觀點,「龜速」回應好向京官交差。所謂「見微知著」,如今香港的經濟問題,在於一班庸官做事散漫,樓市撤辣如是,振興資本市場信心如是,失去香港賴以自傲的高效運作獨特性。再不改變怠慢的施政作風,繼續不着邊際,忠言逆耳,香港經濟只怕難以擺脫負面形象,守財不成,遑論招財。
客觀事實是,近幾年香港資本市場不振,跑輸其他主要資本市場,新股市場淡靜,國際頂級人才與資金也過門而不入,引來國際大咖分析原因並提建言,先別論對與錯,其言行本身就反映對香港這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視,市場願見的是港府迅速理性回應、強力反駁,而非慢條斯理,讓事情不斷發酵。
如今香港面對的是競爭力不進則退的問題。就應對中國資產估值低迷的問題,港府財金官員去年積極訪問中東諸地,欲吸引更多元化的資金與企業落戶香港,但至今反應未如理想。得弄清楚,中東諸地是否參與香港市場,更多關乎與中國的戰略合作,即屬國家層次,非香港這中國城市去敲門就可談到甚麼結果來,該是意料之內。
外部諸多限制,內部施政也不到位。諸如減股票印花稅做得不徹底、早應撤回過時的樓市辣招,偏要等到樓市挫三、四成才分階段減辣,錯過最佳施政時點。面對如今樓價與地價大跌,即使全面撤辣,只怕亦難挽狂瀾。
香港經濟急須面對的是深層次的綜合競爭力不足問題,得謀求轉型,不能如過往僅側重於金融與地產兩大支柱,過渡期間策略得保持資產價格與市場信心穩定,緩減外部壓力,再尋求加快建立新戰略及新增長點。偏偏股市不興、政府放任樓市下行,搞創科就連新加坡都比不上。面對頹局,庸官藥石亂投,花錢贊助外國球星來港弄成國際鬧劇;振興旅遊業,得靠內地放行旅客來港,更傳擬每月放煙花吸客,卻未有着手梳理和包裝香港的旅遊業特色與強項,作事散亂無章,飯來張口食老本。
如今內地嚴格控制新股上市,正是香港加緊招攬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時機,惟首季已過逾半,香港新股市場仍淡如止水。說到底,如今港府的班子,缺乏熟悉國際金融運作的超班專才為產業戰略出謀獻策,並當「超級推銷員」招攬生意;不是外行人領導內行人,就是庸才當道,物以類聚,就連交易所中國通老外高層都覺心淡求去,這麼重要的金融機構管理層角色,當局未見急招國際專才接手,就內部提升補缺作罷。從各種迹象可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衰落,絕不是中美博弈下的「非戰之罪」,一班力有不逮的港府高官們責無旁貸。
所謂「打鐵還須自身硬」!即使未來祖國義不容辭推更多惠港措施支持香港,也得有一個了解香港自身優缺、有國際大局視野、有能力幹勁、高效運作的政府高層團隊來共襄振興香港經濟重任,就連駁嘴都慢三拍,港人看在眼裏,如何能重拾信心,有苦自知。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