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電去年多賺6倍 息不變

蔣東強(左)預料,國際燃料價格的變動輕微。右為戴思力。 蔣東強(左)預料,國際燃料價格的變動輕微。右為戴思力。
蔣東強(左)預料,國際燃料價格的變動輕微。右為戴思力。
下月燃料費減 新能源佔比提高助穩電價
中電控股(00002)去年又要為澳洲業務EnergyAustralia(EA)作商譽減值58.68億元,惟EA營運表現顯著改善,且本港業務穩定,年度純利仍增長6.2倍至66.55億元,但由於未來要持續為能源轉型投資,第4次中期股息維持每股1.21元,全年股息3.1元,連續3年原封不動。
業績出爐後,中電股價午後靠穩,收市升0.47%,收報63.85元,以此計算的股息回報率為4.85厘,對比港燈(02638)等其他公用股或電訊股並不算高。
中電去年財務開支增2.58%至21.39億元,因不再把印度業務併表,本港業務融資成本實際漲46.76%至14.28億元。
未來5年港業務投資529億
集團今年起5年會再為本港業務投資529億元,上一份在低息環境下制訂、預算相若的5年計劃亦略為超支。財務總裁戴思力表示,資本開支的目的是提升未來現金流生成能力,跟派息相輔相成,因此,投資計劃「完美切合一貫的長期派息政策」,本次派息也堅持了對股東的承諾。
就市民最關注的電價,中電首席執行官蔣東強表示,現階段很難預測今年燃料調整費的走勢,惟下月已降至每度45.3仙,如國際燃料價格低企或向下調整,既有調整機制會反映。港府去年批准的5年發展計劃本已預期未來幾年基本電費平穩,暫時預料國際燃料價格的變動也是「輕微」。
港售電量增 內地盈利跌
然而,日後當可再生能源及核電的佔比提高,國際燃料價格對電費的影響會有所降低。中電正升級潔淨能源專線系統,以便從內地輸入多些低碳電力,預計明年完成,足夠支持港府2035年的可再生能源目標,中電會在適當時候討論是否重推本港水域的海上風電場。
中電去年本港能源業務營運盈利增長1.07%至85.36億元,某程度上被融資成本抑壓,期內售電量增1.63%至353.92億度,其中商業增3.32%至136.73億度,單計第四季按年增3.09%至32.28億度。
EA方面,蔣東強未有直接回應未來會否仍要減值,但強調零售業務能對沖發電業務的風險。然而,減碳轉型需要很多資本,中電對是否及如何引入合作夥伴均持開放態度。不過,EA去年營業虧損縮窄逾九成,原因是零售業務礙於供電成本高企和競爭加劇之際,澳洲批發電價回復正常。
內地業務去年營運盈利倒退近7%,主要受累煤電業務虧損,但可再生能源發電業務盈利在新項目投產下保持平穩。中電去年中內地裝機容量近四成是核電(大亞灣及陽江),去年「表現強勁」,惟券商大和上月因應鈾價去年暴漲,下調該兩座核電廠的合作夥伴中廣核電力(01816)的目標價至2.1元,評級降至「持有」。
蔣東強則稱,鈾在核電成本所佔比例相對低,其成本改變不會對中電內地盈利有很大影響,預期核電業務市場之後亦會保持穩健。
中電2023年度業績摘要中電2023年度業績摘要
中電2023年度業績摘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