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貿易戰醞釀升級 中美勢加快脫鈎

中美貿易戰已開打5年,美國主導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為中國製造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惟中國經濟仍能挺過去。面對中國物價與利率低企,製造業升級改造下,更多高品質的中國商品供應全球,美國卻直指中國在向全球傾銷商品,更放話指不會「坐視不理」,意味美國又再準備加大貿易壁壘,中美貿易戰醞釀升級,兩國經濟加快脫鈎,更加深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
過去半年,頻頻見到美國政客試圖將矛頭再次指向中國商品的迹象。再次競逐美國總統的前總統特朗普,據報擬在一旦當選後,將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關稅。即使是美國企業家,也在促請政府對中國商品提高貿易壁壘,其中一個領域就是中美汽車業鬥得激烈的電動車領域。美國第一大電動車企高層早前明言,若不對中國電動車建立關稅或貿易壁壘,中國車企將「摧毀」世界上大多數其他車企,說法基本上就將自身利益放於最高位置,視國際自由貿易如無物。
中國物價與利息低企,生產成本下降,且商品質素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日強。在內地需求偏軟下,更多中國企業尋求開拓海外市場,賺取外匯,但「走出去」之路絕不平坦。近日有美國官員警告,若中國試圖通過向國際傾銷商品來緩解工業產能過剩,美國及其盟國將採取行動,意味隨時會對中國商品開徵新的關稅,而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離子電池,都好可能在目標之列。
美國改變國際自由貿易規則,漠視市場經濟原則和世界貿易規則。反傾銷尺度以美國利益為依歸,可以龍門任搬,沒有公平、透明、自由貿易可言,這只會加速中美經濟脫鈎,亦不利國際多邊貿易和全球經濟發展。
中國商品可以行銷國際,靠的是競爭力。就如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量連續9年全球第一,佔全球60%以上比重,已建立具韌性和競爭力的完整產業鏈,成為高品質發展的代表性產業。將中國電動車行銷國際說成產能過剩向全球傾銷,顯然是美國打擊競爭對手的藉口。事實上,當中國汽車業電動化發展已趨成熟,智能化變革將接力,美國自知產業發展相對落後,急於打壓對手,就只有亂出牌。試問若中國出口的都是低端而沒有競爭力的汽車,即使是產能過剩欲傾銷全球,能找到買家嗎?
所謂中國製造「生產過剩」、「傾銷全球」,都是美國打擊中國,保護自身產業和產品的藉口。對中國而言,隨着製造業升級改造取得重大成效,愈來愈多企業和產品具備「走出去」的條件,面對歐美等國的諸多刁難和不公平待遇,未來只會有增無減。
要化解危機,中國得靠努力深耕歐美以外的海外市場,本着互惠互利為依歸鞏固雙邊貿易關係。能為貿易夥伴和全球經濟帶來效益的商品,自然會找到市場;將中國貨拒諸門外,雖能保護當地進口商及同質量產品之競爭者的利益,卻剝奪了當地消費者原本能夠享受質優價廉產品的權利,亦降低保護競爭環境、促進效率所帶來的效益,結果得不償失。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