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行觀點:長線投資須克服恐高症

投資者若抵受不住股市高漲的驚恐,或錯失可觀的潛在回報。 投資者若抵受不住股市高漲的驚恐,或錯失可觀的潛在回報。
投資者若抵受不住股市高漲的驚恐,或錯失可觀的潛在回報。
去年12月中旬美國股市創下新高,升勢至今仍未停止,不少投資者或會因可能出現的跌市而大為緊張。在高息環境下,不少投資者在去年轉持更多現金。在股市處於歷史高位之際,投資者或對自己將資金配置到現金之上的這種想法感到忐忑不安,但真的有必要忐忑嗎?
參考1926年以來的股市回報數據分析,結論毋庸置疑是沒有必要的。事實上,股市出現歷史高位的次數比你想像中更為頻密。自1926年1月以來的1,176個月份當中,股市有354個月份創下新高,佔整體時間的30%。
回報差異隨年月累積
平均而言,股市創下歷史新高後的12個月,投資回報可跑贏通脹10.3%,比其餘時間只跑贏8.6%更佳,兩年及三年的平均回報同樣略勝一籌。
若在1926年1月投資100美元到美國股市,到2023年底,該筆投資經通脹調整後的價值將會是85,008美元,相當於每年增長7.1%。相對地,若每逢股市於當月創下新高後便轉持現金,並於其後非新高月份重返股市的話,該筆投資在去年底的經通脹調整後價值僅為8,790美元,足足比一直貫徹股票投資少了90%!以此策略投資的資產組合的經通脹調整回報為4.7%。久而久之,累計的回報差異可以相當大。
股市衝高非沽貨理由
這項研究覆蓋了近100年的數據,比起大部分人所計劃的還要長。然而,即使從較短期的角度來看,若投資者抵受不住股市高漲的驚恐,他們可能錯失的潛在回報也不少。
雖然在股市升至歷史高位時感到緊張是人之常情,但參考以往的情況,選擇在感到不安時放棄股票投資,對財富的損害性可以很大。投資者可以用各種合理原因解釋為何不喜歡投資於股票,但市場處於歷史高位不應是其中之一。
施羅德投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