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股樓雙殺釀危機 港振經濟勿蹉跎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股市已連年跑輸全球主要股市,而樓市跌勢亦未見止息,資產價格表現誠然是「趕客」!金融與地產業皆不景氣,非但影響百業景氣,政府財政收入亦大受影響,再錄逾千億元財政赤字令港人擔憂。更得提防的是,中美博弈下去,早晚要大打金融戰,香港經濟積弱,港元聯繫匯率制度非必然不變,一旦受到金融衝擊,後果難以想像。
港府得設法盡快穩定股、樓等主要資產價格,提振市場信心,並推出新措施刺激市道,谷旺人流與資金流。畢竟港人與港企,以至香港庫房,已沒有太多老本可耗。港府出招挽狂瀾就得快、狠、準,否則繼續缺人、缺錢、缺機會,難勝任金融中心,就連基本的地方城市運作亦讓人憂!
反映香港商業景氣的標普全球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自去年2月見疫後高位53.9後便反覆回落,今年1月仍處於50的盛衰分界線之下(為49.9),表現令人失望。去年香港的出口業持續受壓,金融業亦備受中國資產價格下跌的壓力,新股市場「拍烏蠅」,缺乏新資金流入,外資離場,港資重傷無能為力,中資又自顧不暇,結果恒指回落至萬五點水平,交投淡靜,估值更平亦乏人問津,市場信心低迷。
資本市場不振,非但金融業大受影響,連帶相關的餐飲、消費、商務物業等多個範疇亦要坐冷板櫈。更糟糕的是,香港另一主要資產——樓市亦跌跌不休,港府遲遲未肯正視問題全面撤銷樓市辣招,政府賣地不是流拍就是低價成交,放任地價下行的做法令市場震驚,結果弄得要叫停季度推賣住宅地皮,而發展商見利率高企、樓市新供應量積壓,後市勢色不對,只有放慢投資步伐,影響建屋及市區重建進度,令庫房的土地收入大減。
資產價格下挫不利經濟復甦,道理淺顯不過,但港府卻不以為然,早已過時的樓市辣招仍未全退。港府只管花錢搞國際活動,但這難以創造經常性收入,亦未能緩解港人港企之苦。說到底,股票是港人的主要投資,物業是港人的主要財產,股樓雙殺,負面財富效應對景氣打擊大,也削弱港人港企的資金周轉與抗逆能力。兩大主要產業皆莫財,其他如零售服務業所依賴的內地客又呈消費大降級,旺丁不旺財,出口業面對的外部需求更未許樂觀,可見各方資金看淡香港,建基的是宏觀現實。
更令人擔心是,資產價格不穩持續發酵,政府收入連年失算,維持公共服務的財政受壓,但不斷花高息發債的做法違背穩健理財的原則,最終影響維持港元聯匯穩定的能力。
市場期待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能提出有效刺激市場信心、振興經濟的措施。簡單講,不論股、樓皆要設法「搞旺個場」,貨如輪轉。畢竟香港沒有工業,創新科研等新產業亦未成大氣候,靠賺服務費、中介費,得有高流轉的市場來支持。全面着力穩定資產價格,防範金融風險,為經濟活動注入新動能,扭轉市場悲觀預期,鞏固香港獨特優勢,已成為港府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