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外圍不配合 港股未脫困

港股暫欠缺上升催化劑。 港股暫欠缺上升催化劑。
港股暫欠缺上升催化劑。
內地農曆新年長假期結束,A股昨復市紅盤高收。港股上周在內地仍是放假期間連升3日,恒生指數升的點數不算多,只是593點,但幅度有3.7%仍算不俗。再者,上周五初步挑戰2月7日的高位,同時重上50天線,儘管未正式突破,走勢上正醞釀突破橫行區的格局。
港股需要甚麼催化劑?外圍消息方面,似乎未太配合,美國1月份生產物價指數(PPI)按月上升0.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核心PPI按月漲0.5%,超出預期,連同早前已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CPI),印證了美國聯儲局的言論,抗通脹的工作尚未結束。
須重新評估美降息路徑
投資者對美國利率下調的押注再次失望,美國國債孳息率隨即攀升,上周五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4.291厘,兩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4.652厘。里士滿聯儲銀行行長巴爾金(Thomas Barkin)及後解釋,聯儲局早前發布強於預期的通脹數據凸顯出為何決策者希望在降息前看到更多資料。他提出商品和服務價格之間出現失衡,商品價格下降,但範圍非常窄,價格下降的只是二手車,而租金實際上飆升,服務價格也是。
事實上,美國勞動力市場和經濟仍然強勁,並不急於降息。本周聯儲局將公布1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投資者期望更多關於未來降息路徑的線索,或許當中存在「鴿」派言論,但短線投機者不應抱太大期望。
至於港股方面,投資者表現普遍更冷淡,走弱原因很多,每次出現的回升似乎只是超跌後的反彈,暫時可參考的價值不大。
儘管早前內地多個機構明確了保衞A股的決心,中央匯金入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支持了A股,可是長貧難顧,A股要真正見底,必須要與基本因素完全結合,惟事實是內地經濟動力不足。
貨幣政策是支持經濟的重要一環,亦是今周焦點之一。人民銀行在剛過去的周日開展了5,000億元人民幣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利率維持在2.5厘不變。另外,人行在農曆新年假期後,連續兩日維持7天期逆回購利率於1.8厘不變。假期前後的貨幣政策略放鬆,也是應付短期的節日流動性問題。
A股中長線難言見底
人行早前已透過降準等方式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加上MLF持續超額續做,銀行體系流動性已合理充裕。本周投資市場另一焦點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有指即使MLF利率未有下調,LPR亦有下調空間。
的而且確,財政政策能夠推動市場恢復信心,但這是唯一嗎?答案是否定的。因此下調與否,也不代表能夠改變經濟現況,與近期A股指數表現關係不大。不過,從近期多個指數可見,假前的動力在復市後仍然存在,滬綜指昨日更重上50天線水平,是去年8月後首次,形態上亦出現了突破。市場走勢決定一切,相信A股短線有動力,但中長線已見底仍存在疑問。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