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官媒放風 內地減貸息

官媒直言,歷史上有過MLF利率不變但LPR下降的先例。 官媒直言,歷史上有過MLF利率不變但LPR下降的先例。
官媒直言,歷史上有過MLF利率不變但LPR下降的先例。
人行續做5千億MLF 利率半年不變
中國經濟正苦於需求不足,以及低殘的樓市購買意欲有威脅金融穩定之虞。A股甲辰龍年紅盤前夕,中國人民銀行昨日進行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對沖本月到期的MLF後輕量超額續做10億元,廣受關注的中標利率卻仍維持2.5厘,連續6個月沒「減息」。不過,該行旗下報章隨即放風,2月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還可能下行,「5年期以上LPR下降可能性更大」。
一年期MLF已連續15個月超額續做,累計規模達2.89萬億元。人行旗下媒體的文章指出,去年末季以來,人行已循MLF淨投放資金近兩萬億元,充分滿足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需求。該行昨亦進行1,050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維持1.8厘。
維持MLF息或因穩人幣
MLF中標利率去年8月降0.15厘(全年減0.25厘)後一直按兵不動。星展估計與當局注重人民幣匯價穩定,以免中美兩國息差擴大有關。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上月推測,「不作為」的原因包括幣策得加強與其他財金部門的協調,且更側重於信貸資源之效用——提振統計學上與經濟增長高度相關的狹義貨幣(M1),而非基準利率。另一考慮可能是銀行盈利,事關一旦平均貸款利率低於4.2厘,淨利息收益率(NIM)就會低過1.8%的「警戒線」(內地商業銀行的NIM去年第三季已再跌至1.73%的歷史新低)。
不過,官媒直言,「歷史上有過MLF利率不變但LPR下降的先例,報價行會根據資金成本、市場供求和風險溢價等因素下調」,更稱主要發達經濟體減息時間和節奏不明朗,但今年大有機會減息,中國利率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將繼續引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激發實體經濟有效需求,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5年期LPR料降至4.1厘
市場預期明日出爐的LPR,一年期會連續6個月處於3.45厘,5年期以上則從4.2厘降至4.1厘,即相隔6個月來首次非對稱下調,而後者乃中長期企業貸款和樓按定價的主要參考基準,由去年6月一直企穩在4.2厘。
不管如何,激發需求非立竿見影,國務院常務會議昨才強調「多做有利提振信心和預期的事」。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認為,物價下跌會令經濟活動萎縮,相互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一定要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楊宇霆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內地樓市正在經歷的結構性調整「規模極大」,資產價格下行和通縮壓力短期內難以扭轉。
他指,從人口角度,中國確實像當年的日本,但實際上也不能直接對比,事關當年日本工業外移,日企在海外賺得盆滿缽滿,就是沒有帶動日本經濟活動增加,增長的是旅遊,「大家去吓食魚生」。然而,中國正進行產業升級,逆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工業愈益需要「自己做」,因此會保持一定經濟活動,問題是內地需求能否消化,目前的物價下行壓力一大原因正是供應過剩。
中國貨幣政策評述中國貨幣政策評述
中國貨幣政策評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