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國電動車市場前景審慎

內地料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去部署電動車充電設施的基建。 內地料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去部署電動車充電設施的基建。
內地料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去部署電動車充電設施的基建。
日資券商野村發表報告,指出去年全球汽車交付量按年升約10%至8,616萬輛,並認為今年汽車銷售會「正常化」,全球全年預計會交付8,924萬輛,按年升約4%,相較於疫情前的2019年9,113萬輛僅低約2%。當中美國市場因庫存緊張,令車企之間有較良好的競爭和盈利。相反,內地因供應過剩及爆發減價戰,令車企經營比較艱難。
其中,在美國市場,該行料日本和南韓品牌車企站在更佳位置去增加市場佔有率,原因是這兩地品牌有更多中小型車和多用途運動型車(SUV),更切合低價市場的需求,加上這些品牌的經銷商庫存低於市場平均水平,減低了劈價引致低盈利的風險。
相對地,美國汽車品牌則集中在農夫車和大型SUV產品,需求較低,現有庫存可追溯至疫情前,或會出現價格戰令風險上升。
充電設施不足惹憂
內地市場方面,野村預測今年乘用車銷售按年增加1.9%,較去年的升3.9%放緩。今年內地付運仍然增長,主要是因為內地純電動車(EV)增長趨勢仍然堅實;各車企間的減價競爭,催生了短期的需求上升;購車稅務優惠相信會持續。另方面,該行亦預計,擁有「L2+」程度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汽車,其銷售和付運會有較快增長。
不過,該行對內地EV市場看法轉趨審慎,原因之一是經過了快速增長期後,內地EV市場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去部署EV的基建。根據官方數字,去年上半年每支充電樁要服務2.4輛EV,較2022年底的2.5輛僅稍稍改善。回看去年EV在內地的滲透率已達36%,需要有更多的基建去緩解市場對充電設施不足的憂慮。
庫存指數年升12%
另外,經過去年第三季各車企的激烈推廣,部分需求可能已提前滿足,影響力或達6至12個月。而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庫存指數,去年12月為1.2,按年上升12.1%,不排除向1.5的警報門檻進發。
總結下來,該行料內地汽車銷售在今年將達2,591萬輛,2025年達2,644萬輛,即兩年各按年增加2%。當中內地EV乘用車的出口去年按年增加28%至510萬輛。今明兩年EV出口或達14.4%和16.8%增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