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旅遊飲酒遇意外 保險未必有得賠

每逢長假期,香港人最喜歡出外旅行。 每逢長假期,香港人最喜歡出外旅行。
每逢長假期,香港人最喜歡出外旅行。
新年長假期又是一家大小出外旅遊的日子,在喜慶節日,加上人在海外,心情放鬆,又或在外地與親友團圓,小酌幾杯是非常正常的事。然而有否想過,萬一遇上意外之後,需要向出發前已購買的旅遊保險索償的話,申索人曾經喝酒可能構成保險不賠償的主要原因。
專家表示,旅行為了玩得開心和放心,除了在旅途上小心、自行保障自身和行李的安全外,購買旅遊保險確實是很好的意外後補救手段。可是旅遊保險的保障範圍,主要覆蓋不可預見的意外,保險公司某程度上也要投保人具備認知能力去避免陷入狀況。而飲用太多酒精,確實會影響人認知外在情況的能力。
險企或出動調查員
事實上,要知道自己的旅遊保險保甚麼、不保甚麼,最直接的方法是閱讀保單條款。有關酒精影響的條款,通常會列在「一般不保事項」之下。以某虛擬保險公司的保單為例,就寫着「如果索償是由受酒精或藥物的影響(醫生開的處方藥物除外),我們將不會向你支付任何保障」。
有人可能會認為,我人在外地,你保險公司是怎樣知道我在喝酒後出意外的呢?這問題的答案最直接是落在索償的文件上,例如是在外地的入院或住院證明,出院報告等,通常會寫上入院的原因,甚至診斷報告等,當中可能會涉及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測試。
另外,外國亦有報道指出,保險公司可能會出動保險調查員,搜集報案或醫療紀錄、酒店對意外事件的報告等。而申索人或其朋友的社交媒體貼文,亦有可能成為飲用酒精的證據。
要知道絕大部分的旅遊保險,都是由保單持有人在旅遊當地先行支付入院、住院或醫藥費用,再在回港後向保險公司申索。而所謂醫院,旅遊保單上亦有很明確的界定,是「提供治療和照顧之醫院,並設有完善的診斷及外科手術設備,及由合格註冊護士提供24小時護理服務及註冊醫生提供醫療服務」,所有診所、護理院、療養院、復康院或同類機構,戒酒所或戒毒所都被排除在醫院的定義之內。所以旅遊人士身在外地,縱使語言不通,也要確保有事時是進入醫院,而不是其他治療所或療養場所。
仔細閱讀保單條款
說到醫療保障,一般旅遊保險都包括門診、手術費及醫生費用等保障,但只要仔細比較不同公司的計劃,保障上限可以相差一倍,另外,也不是每個計劃都會提供每日住院現金保障。返港後的覆診申索,也要前提是受保人在旅遊時先在外地求診。總之,在買之前多閱讀資料多比較,一定會有得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