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龍鳴獅吼迎新歲 經濟騰飛待何時

今日是甲辰龍年大年初一,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經濟民生如何,得靠政府及早籌謀,以最佳準備來應對。本月下旬香港政府將公布財政預算案,而3月初內地舉行兩會,中港兩地短期都會有多項政策出台維穩市場。之不過,政策消息不是講求多,而是講求精準與效益,期待兩地政府切切實實搞好經濟民生,全面提振市場信心,讓百業景氣來個龍年大翻身!
講到龍年,今年全球經濟仍離不開一個主題,就是中美博弈,兩強繼續龍爭虎鬥。得注意,今年乃美國大選年,美國兩黨都會積極大打「中國牌」以拉選票。雖然本周初,中美經濟工作組才召開第三次會議,美國官員亦重申,美國並不尋求使兩國經濟脫鈎,而是尋求健康的經濟關係,惟兩者在戰略產業的競爭愈來愈大,卻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美國已全方位圍堵中國科技,中國難以在國際上取得高端晶片,一定程度影響科技產業發展,得加快國產芯進度。繼華為去年推出應用國產芯的高端智能手機後,今年市場期待華為可再推新產品,並宜密切留意中國科企在智能汽車及數碼人民幣方面的發展會否有所突破,以顯示中國的科技業繼續砥礪前行。
龍年中美較量,也好可能會延伸至金融領域。目前,中美資本市場估值處於兩個極端。中港股市極度低迷,一大批權重的內房企業持續受壓,金融股估值更長期處大弱勢,中國資產估值「貼地」。反觀美股迭創新高,美企盈利能力保持增長,顯現高度競爭力,估值愈貴,資金就愈追捧。
惟這兩極發展好可能會隨着今年下半年美國進入減息周期而逆轉。為此,美國拜登政府亦早有一着,去年底已傳出美國擬尋求方法阻止資本流動、對外資本流入中國,以從根本上改善中美之間的貿易、投資和商業往來模式,當中少不免是再收緊美企投資中國的限制。
中國欲吸引更多外資參與資本市場不無挑戰,這從目前已身處今年第二個月,香港新股市場依舊冷清得到印證,皆因港股低迷無法讓企業以吸引的估值上市,國際資金迴避地緣政治風險,也避免參與港股。中國資產要打翻身戰,得吸引內、外資金回歸參與。可關注近年中港努力與中東及東盟等非美經濟體建立的聯繫,能否見到實質的合作成效,為中港股市翻盤造勢,開到好頭,有錢賺,始有望吸引國際資金重臨。
中美是要在金融領域過招,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難免會受影響,更有機會成為美國的箭靶。近年針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斷有「遺址」、「廢墟」之說,與美資一直唱衰中國投資異曲同工。在這個龍年,中、港都要有心理準備,在物極必反的一幕出現前,美國會用盡前所未有的方法打擊中港金融。
是故,龍年中國資產或現較大波動,中港經濟是蛟龍得水還是失水,大家都沒有水晶球,尤其下半年得緊握扶手!取態不能過度悲觀,但也不得過度樂觀,常持謹慎之心應對突如其來的金融風險。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