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行觀點:人幣升值增內地債吸引力

去年環球固定收益市場的表現再度大幅波動。投資者在年初對市場前景相對樂觀,並看好中國內地資產。隨着人民銀行可能加大寬鬆措施的力度,預期以人民幣計,內地在岸債券可望為投資者提供中至高水平的單位數字回報。與此同時,內地政府的財政政策立場很可能會轉為適度擴張。
今年對內地債券市場前景仍保持樂觀,對人民幣持中性至略為看好的觀點。預期聯儲局將於今年減息0.75至1.5厘,而內地更積極刺激經濟,應可為人民幣資產提供有利的市場環境。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偏低配置似乎過度極端,去年第四季已見債券資金恢復流入。在今年下半年,預期隨着內地加大刺激政策力度,以及聯儲局展開寬鬆周期,導致美匯指數見頂,人民幣兌每美元將略為升值。
對於以美元為基礎的投資者來說,今年對人民幣債券作出戰術性配置,可望締造亮麗表現。在外匯對沖基礎上作出人民幣債券配置,應可增加兩厘息差,從而獲得較高的單位數字回報。
政策維持適度寬鬆
對全球及新興市場固定收益投資組合而言,中國國債仍然是一項具吸引力的投資。內地的經濟和政策周期與美國及其他三國集團經濟體背道而馳,而且通常不同步。多年來,中國國債孳息率對美國及全球利率的敏感度偏低,或通常呈負相關性。國債及人民幣外匯的流動性充裕,使內地在岸債券可靈活擴容,是全球投資者進行主動配置的理想之選。
內地去年再度經歷房地產銷售下滑、價格下跌及民營開發商連番違約,政府因而達成政策共識──要實現經濟穩健復甦及建立良性關係,必須維持房地產業穩定。中央強調樓市復甦的3大支柱,包括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及「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內地或可借鑑三國集團決策官員過去數十年的量化寬鬆策略,憑藉其擁有的資源及工具,支持房地產市場和避免金融壓力產生連鎖效應。人行貸款便利措施的規模已擴大至數以萬億美元計。
經歷去年全球利率、外匯和信貸極端波動後,在預期政策適度寬鬆的支持下,內地債券市場應可繼續提供溫和的總回報,但波幅較低;而內地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宏觀政策周期背道而馳,應可繼續使內地債市成為分散投資的吸引選項。
宏利投資管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