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外資棄港股有「績」可尋

美企如亞馬遜及Meta上財季業績遠勝預期,推動美股續創新高。 美企如亞馬遜及Meta上財季業績遠勝預期,推動美股續創新高。
美企如亞馬遜及Meta上財季業績遠勝預期,推動美股續創新高。
球王美斯訪港獻技,球迷由興奮變成悲憤,更將今次表演賽說成是外國人在港割韭菜看待。有關今次事件的來龍去脈,涉及合約等細節,要作出是與非的評論,需要由主辦方先進一步說明方可以下定論。
然而,事件說明了要吸引外國巨星來港,需要付出甚麼和所承擔的風險又如何。港府為了吸引外國投資者及旅客回流,一直努力下工夫。由去年初復常通關後舉辦的首場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當時場面星光熠熠,邀請了全球知名iBank的領導訪港,大力宣傳香港投資市場狀況。
恒指表現由中企主導
另外,港府積極尋求與中東及東盟合作,近期亦舉行了多場國際級的投資者主題活動,目的也是吸引資金來港。港府確實很努力宣傳香港,向外國投資者、商家、旅客等說明香港復常後的最新狀況,訪港旅客亦明顯上升,去年人次達3,400萬,惟較2019年的5,591萬人次仍有一段距離。
假設以人次作為經濟活動的參考,香港經濟情況未太理想。看見恒生指數每況愈下,而美股持續創新高,急的相信不單止是港股投資者,港府更期望外國資金加大買港股。投資者也知道買股票需要看前景,而港股大部分以中資股為主,中企的基本面顯得相當重要。
去年首3個季度,內地經濟復常並未出現爆發性增長,相反動力一季比一季減弱,企業盈利預測也每季下調。要留意恒指最新每股盈利已回復到2009年水平,也難怪港股現況重回當時的指數水平。老實說,要外資重回港股不難,有麝自然香,有前景資金自然回歸,現在缺水就說明了並沒有投資者認同的前景。
反觀美股,根據目前已公布的企業季績來看,去年第四季度有望成為2023年表現最優異的季度。業績期快過半,企業利潤顯然遠好於預期,當中就包括投資者認為昂貴的股份,如亞馬遜、Meta、蘋果公司(Apple Inc.)、雪佛龍、埃克森美孚等。
美企盈利增長勢頭佳
值得留意的是,這些公司的第四季盈利增長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就標普500指數整體而言,第四季度目前的每股收益增長率為7.8%,超過了整個第三季度的7.5%,為全年最高。數據顯示,標指80%的公司盈利業績超預期,同時略高於正常趨勢,盈利相比預期高出6%以上,雖沒有達到前兩個季度7至8%的超額增長,但仍是一個非常強勁的數字。須留意是,儘管今年以來許多公司盈利狀況已明顯改善,但仍遠低於華爾街4個月前的預期。
故此,港股短期勉強資金回流,大灑金錢引誘外資,結果可能是在股市被割韭菜,是沒有幸福的。早前市場所憧憬的重估,前提是盈利前景恢復增長,如果不是,國資委所說的企業價值,可能得不償失,最後反映卻是盈利不佳的價值,意即股價繼續跌,指數繼續跌。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