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新招難撐A股 深創板瀉3.5%

滬綜指昨日倒跌近1%,結束連續4日升勢。 滬綜指昨日倒跌近1%,結束連續4日升勢。
滬綜指昨日倒跌近1%,結束連續4日升勢。
內房危機損信心 通縮壓力恐捱多半年
內地再出招穩定股市,繼去年10月調整優化融券(借貨沽空)機制後,中國證監會進一步重拳出擊監管融券業務,包括昨起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為今年首個「以投資者為本」具體舉措。惟新招不足撐起A股,滬綜指周一午後受壓,收市倒跌0.92%,結束連續4日升勢,深圳創業板指數更狂瀉3.49%,收報1,623點,刷新2019年10月9日後新低。分析指,中國房地產危機削弱信心,內地通縮壓力料持續多半年。
外媒最新調查顯示,受訪的12位經濟學家均預期,衡量名義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之間差異的指標,即GDP平減指數,已降3個季度後或將至少再跌多兩季,一旦應驗,恐創下1999年以來最長跌浪。澳新銀行(ANZ)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認為,罪魁禍首是房地產低迷,並指「中國家庭對低迷的房地產市場缺乏信心」。幾乎全部受訪的經濟學家亦預期,中國樓價到今年第三季這段期間都將呈現按月下滑。
業界憂限沽令影響有限
楊宇霆上周在其研究報告已預估,當局快將採取更多措施穩定股市情緒。中證監亦不負其預期,周日宣布進一步降低融券效率,出兩招攔截空軍借貨,包括即日全面叫停限售股借出、3月18日起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T+0」改為「T+1」。
不過,業界相信監管發出限沽令信號,只是影響有限的權宜之計,因融券規模相對整體市場規模不大,新政對券商兩融業務利息收入影響亦都有限。
楊宇霆亦強調,中國急需解決宏觀經濟問題,特別是通縮問題,需採取一些結構性措施,來提振民營信心及房地產業的長期前景。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昨發表報告也指,中國對投資而非消費的重視,正加大通縮風險的反效果。在全球評級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Louis Kuijs角度,只要今年消費愈強勁,政策制訂者就愈不需要透過谷投資來穩增長。
標普估消費僅溫和增長
他又強調,去年底內地經濟勢頭沒有官方數據所顯示般強勁,而工業和零售層面的物價受壓,表明主要商品市場的產能過剩。鑑於房地產前景、信心及缺乏支持消費支出的重大政策措施,標普預估今年內地消費僅會溫和增長。
儘管滬深兩市銀行股昨發力撐市,加上市值管理號召一眾中特估(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概念股集體拉升,但中美角力加劇,更重要是房地產企業引發的金融風險隨時蔓延,境內投資者人心惶惶。
滬深兩市主板昨日成交8,05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日縮2.8%,外資更一度顯著流出逾60億元,直至臨近尾市資金大量回流A股,全日淨沽出規模僅約5.92億元。惟滬綜指截至收市跌幅仍擴大至近1%,以全日最低位2,883點收市,失守2,900點大關。深市兩大指數跌勢更傷,深成指大跌2.06%至8,581點。
深圳創業板指數走勢深圳創業板指數走勢
深圳創業板指數走勢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