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A股退市風暴史上最激

去年46家離場 投奔境外趨增
內地經濟低迷、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產業競爭加劇和監管新規趨嚴等影響下,2023年已有46家公司黯然退市,數目不但創下歷史新高,更超越2021年的16家及2022年的42家,形成史上最強的A股退市風暴。不過,中資企業投奔境外上市仍然士氣高昂,截至2023年12月28日為止共91家境內企業備案,其中,累計逾60家擬赴港上市。
官媒已反覆強調,自2021年起「退市新規」登場以來,A股已邁入退市新格局,尤其是2023年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對A股打出應退則退、優勝劣汰的明確態度,整體退市步伐更是按下「加速鍵」。
近半股價低於面值被勸退
綜觀2023年已退市的A股,內媒數據顯示,除經緯紡機是主動退市、中航機電是被重組合併之外,其餘44家均為強制退市。從終止上市具體成因來看,有20家因「股價低於面值」被實施退市,即觸及連續20個交易日收市價低於一元面額的退市情形,佔比近半,更較2022年的一家及2021年的6家大幅增加,創下歷來新高。隨着華丁電氣股份在兩周前終止上市並摘牌,2024年首隻因面值退市的A股正式在開局不久誕生。
對於股價沉底、遭遇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的原因,分析指或與相關公司基本面正面臨長期業績不佳、持續經營能力薄弱、公司治理混亂等諸多問題有關。換言之,績差股跌穿一元而最終退市的機會率相對較大。以跌跌不休的房地產市場為例,被強制退市的內房股高達8家,為各行業之最。同時,財務類退市亦為主流原因之一,重大違法類退市數量也有所增加,連上海科創板首批退市A股亦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為免A股突告陣亡,投資者欲哭無淚,負責營運新三板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旗下設有退市板塊,俗稱老三板,老三板A股的證券代碼以400為開頭,合資格的個人投資者也不是完全沒有挽回或減少損失的機會。不過,為增強退市風險提示針對性和有效性,及早明確投資者預期,上海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仍於去年最後交易日各發通知,有關退市風險公司訊息披露指南並同步優化相關公告格式,以及退市風險公司資訊揭露工作的修訂,進一步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
單日8企批外闖 5家擬赴港
有別於A股退市潮,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節奏愈趨踴躍。境外發行新規自2023年3月31日起實施,據報截至去年12月初,已有152家企業提交備案材料,其中68家企業獲得中證監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中證監數據顯示,單計去年12月21日,更一次過批出8家公司的境外上市備案,當中有5家擬化身港股。
惟目前境外上市備案通過率未算高企,股權、股東問題仍是監管焦點。如阿里巴巴 (09988)旗下菜鳥智慧物流,於去年11月就境外發行上市被中證監要求補充備案材料,涉及股權結構、股權激勵、控制架構、獨立性和分拆安排等6方面。
反觀身負應對中美金融脫鈎重任的北交所,開市兩年多至今迅速崛起之際,在北交所上市不足一年的疫苗企業康樂衛士上月公布,擬赴港上市並發行H股,或成為去年6月香港交易所(00388)與北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來首家啟動「北+H」兩地上市的企業。
A股市況低迷,去年已有46家公司黯然退市。A股市況低迷,去年已有46家公司黯然退市。
A股市況低迷,去年已有46家公司黯然退市。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