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氣候能源轉型或左右選舉結果

今年是全球超級選舉年,瑞銀發表的研究報告,闡述各地大選活動如何催化和重塑亞太區可持續發展主題的進程,尤其今年各地的選舉恰巧遇上地緣政治局勢升級、生活成本上升、人工智能(AI)應用持續擴大,以及各國的氣候和能源問題轉型拐點,都有機會左右着投票的意向。
瑞銀:對政策關注度提高
氣候和能源轉型與選舉看似不相關,惟瑞銀投資銀行亞太地區責任與可持續投資研究主管胡炳熙坦言:「隨着去年全球氣候多次突破高位,亞太地區受極端天氣影響的機會率較其他地區高6倍,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親歷氣候變化的影響會加速相關政治進程」。正如氣候不斷變化,投票人意向也是如此,因為千禧一代和Z世代(在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目前平均佔亞太地區投票人口的60%以上,而眾所周知,該群體是屬於數碼興起的原生世代,也是「氣候科學原住民」。
今年選舉的國家或地區以亞太區佔最多,包括人口大國印度,另外、孟加拉、南韓、印尼等,亦會在今年選出新一屆的領導。瑞銀對會進行選舉的7個經濟體進行分析,發現這些經濟體對氣候政策的關注度日益提高,特別是在印尼和印度,而且許多地區都在加速部署可再生能源。
該行表示,在氣候問題上,從「政策合作」向「氣候競爭」(各國競相向轉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將延續至2024年。首先,這大趨勢對中國可再生能源設備製造商(OEM)來說不太樂觀,原因是亞太地區以外的經濟增長仍將面臨阻力,內地產能利用率直到2025年才會觸底回升。
市場情緒易影響資源價格
另部分氣候轉型工業相關的上游資源價格處歷史低位,其下行風險已反映在這些企業的股價中。該行未能確認相關資源價格周期會在今年見底,但警告價格可受市場情緒先於基本面轉向。
在能源的使用上,該行展望亞太地區核電裝機容量會增長;而氫能受到周期影響和結構性挑戰,其市場預期將持續下調,只有在中國是例外。最後,儘管全球電動車銷量增長預期有所降溫,但該行認為亞太地區仍機遇處處,南韓汽車、電池公司和中國汽車公司有望繼續增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