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61%美企欲撤華赴印

隨着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全球製造業供應鏈撤出中國的趨勢持續。 隨着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全球製造業供應鏈撤出中國的趨勢持續。
隨着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全球製造業供應鏈撤出中國的趨勢持續。
視長期投資策略 憂內地供應鏈風險高
全球製造業供應鏈撤出中國的趨勢持續,隨着地緣政治相關風險升溫,美國企業「撤離中國」的意欲與日俱增。市場研究公司OnePoll對500名美企高層進行的調查顯示,在能夠獲取相同原料、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有61%受訪者會選擇印度而非中國作為主要生產地;有59%受訪者更稱,從中國採購原材料有風險。調查反映美企對於供應鏈「去中國化」的態度相當支持,亦預示中美貿易可能進一步脫鈎。
調查更發現,有56%的美國企業高層更偏好於透過印度來滿足供應鏈需求,該比例已連續5年超過中國。印度商貿採購平台India Index行政總裁Samir Kapadia表示,許多美國企業都把押注印度「視為長期投資策略」,而不是短期內避開美國對華關稅的手段。他說︰「美國和中國繼續處於冷戰中。」美國與印度之間不斷地進行對話、協商,雙方關係一直在進步。
越南泰國受惠生產線轉移
事實上,諸如蘋果公司(Apple Inc.)等國際級巨頭,亦已把其手機生產供應鏈擴展至印度,某程上反映出美國商界是如何看待當前中美關係所帶來的風險。
話雖如此,印度生產仍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缺點引起關注。調查顯示,有55%美企高層擔心,印度工廠的產出可能會有「品質保證」的風險;而產品交付風險和知識產權盜竊亦是美企較為緊張的問題。
說到中國生產線轉移,亦不得不提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這些經濟體都同樣受惠於中國訂單轉移。惟Kapadia指出,越南將無法做到印度的角色,因為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越南無法提供的龐大客戶群」。 他補充指,企業轉移生產基地不僅是為了地緣政治風險,還因為節省運輸成本和打入當地市場。
德商擬棄華比例4年翻倍
這亦牽涉到另一大關鍵議題——市場規模,尤其隨着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跨國企業甚至在放棄中國供應鏈之餘,甚至開始放棄中國商業市場。中國德國商會的調查顯示,考慮撤離或放棄中國市場的德國企業比例已升至9%,在4年內翻了一倍。
該會指出,來自中國本地企業的競爭、不公平的市場准入環境、宏觀經濟困境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都令德國企業在華營商的挑戰愈來愈大。調查還發現,有86%的德國企業認為,中國經濟正面臨下行趨勢,雖然這可能只是一個短暫的周期式現象。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去年6月在國家戰略安全會議上曾經警告︰「德國政府無法救助在中國投資的德國企業。」而德國亦跟隨歐盟的論調,把中國定義為「競爭對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