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港金融得自救 重振信心待何時

踏入新一年,中港兩地股市頹勢令國際嘩然,資金哀莫大於心死,四方八面的沽壓引發非理性拋售,令迎面而來的新春佳節氣氛變得如近日的極端天氣般寒冷。危機當前,迫使內地昨日終於宣布透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放水一萬億元人民幣,而中港兩地亦公布一系列加強互聯互通的金融合作。所謂「遲來總好過不來」,兩地當局既出手救市,就必要快、狠、準,務求達到全面提振市場信心的目的。畢竟市場對中國資產的耐性已達臨界點,面對嚴峻複雜的內、外挑戰,實在容不得再有半點差池!
觸發近周兩地股市大冧其中一個原因,乃中國人民銀行未有如市場憧憬般放水救市,使得期待內地出招刺激經濟的捧場客鐵了心。至近日兩地股市插水式下跌,內地當局才緊張起來,使出一直在備用的「組合拳」,包括落實降準放水,並與香港宣布一系列加強互聯互通合作、提升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措施。
其實,中港兩地公布的金融合作,不是新鮮事,一直在討論籌劃,只待公布時點。為何不早早公布以穩市場信心,就是要等到市場信心瀕臨崩潰才肯出台,倒令人費解。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乃關於民企方面開始傳來較正面的消息,這包括據報內地已移除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變相放鬆對這門高增長新興產業的規管;亦見到重點科企的大股東入場大手增持股份,焦點民企家動向再度受市場關注。不過,這些變化遠未足以扭轉民營經濟慘淡氣氛,得繼續理順產業監管政策,釋放活力穩定信心,始能重新驅動經濟增長巨輪。
至於香港,一直在等待內地行動,好不容易昨日終於傳來一系列加強兩地金融合作的措施,不用再苦候政府擠牙膏式般發布。其實,這些新舉措,目的就是活化香港資本市場,加強對外資的吸引力,並透過提升兩地資金和人員互動的便利,加強資金流動,以實際行動激活市場,這對於疏導當前兩地經濟的風險,誠然都是重中之重。
畢竟更強、更具韌性的經濟體,在市場流動性長期處於呆滯的狀態下,亦難以維持經濟穩健運轉。要解決香港經濟困局,得設法增加人才、資金、貨物、知識等多方面的流動。既然中美博弈下國際關係正在重塑,北向加強與內地沿岸其他城市的聯繫,同時發掘新的國際需求如中東及東南亞等市場的機遇,以彌補西方經濟體退場的需求缺口,都是刻不容緩的大事,期望未來在這方面見到更多績效。
其實,內地債務危機正朝化解的方向發展,當局亦不缺資本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運作,只待配合全盤計劃及推出時點。期望是次內地降準及中港加強金融合作,利好政策陸續有來,並務必盡快取得成效,以實際行動重建市場信心,為今年兩地經濟發展開好局。
始終要自身站穩陣腳,才有條件槍頭對外,應付外部的挑戰!港府別再蹉跎歲月,得落實各項新舉措,要設法激活內外需求,保持市場高度流轉,否則政府財政赤字終結無期,這團火只怕早晚會燒到港元聯匯制度!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