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市場信心在崩坍 華挽狂瀾步蹣跚

近日國際金融市場的焦點,離不開中港股市大插水,如墮無底深潭,令市場對中國資產的信心陷入崩潰狀態。不過,元月以來,中國當局似乎未有確切掌握國際資金流變化,仍信心滿滿未有作減息放水等支持舉措,未及時扭轉市場所積聚的悲觀情緒,管理市場預期的水平惡劣得難以令人理解,更多資金離場,往其他市場尋求更合理的資本回報。中國資產處境如此困難,香港作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協助華企籌資的金融中心,既無用武之地,亦難料何時翻身!
元月尚未過,尚有不到兩旬就是中國春節,今年對內地居民和企業而言,都是極為難過的年關。一則內房債務問題需時化解,固定資產投資大受影響,財富效應消失,嚴重制約內部需求;二則內地股市不振,內、外資皆對中國資產信心不足,主要指數一個又一個心理關口失守,繼續自說自話指資金對中國市場如何充滿信心,顯然是無濟於事。
市場一直期待內地當局在新春前後會推出有力的措施來提振市場信心,好讓企業與居民都好過年,可實際上未有如願。元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先是意外未減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繼而是昨日維持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不變。當然,拒絕不放水總有萬個理由來解釋,但市場失望也是事實,以腳投票,沽貨離場亦實實在在體現於股市指數的疲弱表現之上。
中國資產價格跌至地板價無人吼,香港作為中企的融資中心,難有大作為。見到新股市場毫無起色,首季只怕又食白果,股票現貨市場升少跌多,如何養得起整個金融業,從業員自然人心惶惶。更好的企業,無法合理反映資產價值,只怕今年退市個案不斷。香港眼見中企「新血」斷纜,緊跟國策尋求中東及東南亞等企業來港上市未見成效,卻備受現有資本、企業與人才流失,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自知。
也許,今年環球境況艱難,內地當局對於放水提振市場的態度比市場預期更審慎,寧可在系統性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放手讓市場調整,尋找新的平衡點。這個過程相當困難,也無可避免會加大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到底當局認為,在甚麼情況下,可以挽回內、外資重投中國資產懷抱的信心,如何在內外信心低迷的情況下,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可事半功倍,相信市場參與者都願聞其詳。
近年一直在唱衰中國投資的美國拜登政府,如今可以用中港兩地股市的頹廢表現,來作為爭取大選選票的政績。當然,總有深耕內地市場的外資繼續死守,但信心難免動搖,亦得為押錯注作最壞打算,兩大美資投資銀行一個放話在減少中國投資,一個就揚言美國政府一聲令下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豈非無因。
也許,中美金融戰已靜悄悄開打,而中國表面上正在捱打,巨量的社保基金、央企和國企資金都按兵不動,實際上猶如在為金融市場「清場」,是否待大洗牌過後,在新的起點與友好盟友迎來中國資產的春天到臨,不得而知。這確是一個良好的願望,畢竟人要活總不能絕望,香港亦只有繼續跟大隊,等運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