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宏觀剖析:中東局勢暫未影響通脹

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升溫,已影響環球供應鏈。由於胡塞武裝組織襲擊需要途經紅海,前往蘇彝士運河及環球主要經濟體的船隻,因此主要航運公司表示,貨物交付期將會出現嚴重延誤。
在蘇彝士運河航運中斷前,巴拿馬運河亦面臨一些問題,包括由氣候變化引致乾旱,以及厄爾尼諾現象導致降雨量變化,繼而令巴拿馬運河水位下降。與此同時,歐洲潮濕的天氣導致萊茵河(即德國的主要航運路線)水位過高。環球供應鏈似乎正面臨一場風暴。
歐英美料上半年開始減息
這些問題喚起人們在疫情期間,由供應鏈問題引發的艱難經歷。這些因素可能導致金融市場最近爆發新一輪高通脹,最終迫使環球央行大幅加息。金融市場目前正在消化歐洲、英國及美國大幅減息的預期,預計最快將於2024年上半年開始減息。
這引伸出另一個問題,新的供應鏈問題會否推高通脹,迫使政策制訂者重估經濟前景呢?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紅海中斷情況會持續多久。由於目前環球經濟環境至少有3方面的不同之處,因此紅海問題不太可能導致通脹大升。
首先,現時市場需求疲弱。在疫情初期,為應對供應鏈中斷問題,環球各國紛紛採取大規模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但目前環球經濟增長呈放緩趨勢。預計2024年及2025年環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僅為2.5%。歐元區可能已經陷入經濟衰退,英國經濟增長疲弱,而且美國經濟活動正在降溫。
其次,昔日各國為遏制新冠疫情擴散而實施封鎖措施,導致疫情期間市場需求集中於商品領域,但目前的消費模式已經回復均衡。
事實上,在經濟重啟的背景下,市場需求在過去幾年重新轉向服務業,從而導致環球製造業陷入衰退。
最後,環球經濟供應面亦明顯改善。對比之下,疫情期間持續實施的封鎖措施導致生產處於停業狀態,但目前的中斷程度並不像當時那樣嚴重。雖然船隻繞道非洲南部會延長交貨時間,但貨物仍會送達目的地,因此,不太可能出現供應極度短缺的情況。
依賴過長供應鏈惹風險
與環球通脹相關的一項更為緊迫的風險是,中東緊張局勢是否開始影響大宗商品供應,尤其是推高能源價格水平。這是在最新一輪地緣政治危機預測中開始追蹤的地緣政治事件,除了貿易摩擦外,一旦中東緊張局勢加劇,這將導致油價大幅上升至每桶120美元。模擬預測顯示,環球經濟趨向滯脹發展,原因是能源成本上升推高通脹,而第二輪效應的風險(考慮到勞動市場緊縮)對經濟增長造成拖累,並迫使環球央行放棄減息,甚至可能進一步加息。
但到目前為止,油價表現良好,其中布蘭特期油價格維持在略低於每桶80美元的水平。
然而,近期航線受阻再次提醒投資者,在較波動的金融市場環境下,應警惕依賴過長供應鏈可能引致的風險。
施羅德投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