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金融離不開市場 華得設法強信心

中國官方料去年經濟增長5.2%,雖然按年變化不算大,但對於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言,如此規模實現這個增幅亦絕不簡單,尤其是面對美國的圍堵,中國製造業日子難過,出口貿易也在調整,且內部債務危機打擊民營經濟和居民信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國本就須將金融市場做大做強,礙於體制有別,不照搬西方一套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亦切忌孤芳自賞,以「自身特色」作為藉口人為扭曲市場規律,只會與市場愈走愈遠,則所謂「做大做強」,只能繼續水中撈月,一場空!
市場是實體經濟的一面真實鏡子,其走勢升跌,取決的不是官方指導,而是實體經濟表現,以及市場對未來的預期,這是最科學不過的事情,不同的體制都應該尊重市場。
去年,內地當局強調要活躍資本市場,惟至今未能成事,A股依舊疲弱,而以中國資產為主的港股更不斷反覆尋底,跑輸各主要股市,情況令人擔憂。究其原因,中、港兩地經濟缺乏利好因素,政策刺激亦未符預期,民營經濟始終未能回復昔日的活力,市場信心未能回復,任由官方如何落力唱好,製造一面倒的輿論支持,資金還是以腳表態,不為所動。
官方無法管理市場升跌,只有管理好秩序,接納市場為反映實況的地方,落實市場化、法治化與國際化發展,讓市場信心回歸,市場按其規律發展,行穩致遠。
如今中國經濟面對諸多挑戰,內房及地方政府債務危機,製造業外流,民營經濟信心不足。近年A股表現疲弱,大概說明經濟實況,在系統性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得耐心等待市場企穩,愈是試圖限制正常交易,只容許報喜不報憂,市場只會愈感不安,最終適得其反。
資本市場合理有序發展,有助緩解高槓桿風險,配合貨幣政策傳導,實現協同效益,並有助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滿足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完善養老保障體系,支持新興產業發展。不過,內地經濟處於轉型期,也是金融風險易發期,保持經濟穩定成首務。要實現這個願景,得靠建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具創新力和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借鑑海外成熟金融市場經驗是有需要的,按照中國的市場基礎、投資者結構和法治誠信環境等多方面條件來實現也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但本子還是不能脫離市場。
這些年內地在金融市場基建和監管方面下了不少苦功,但至今仍絲毫未能提振資本市場表現,事必有因。說到底,要正視當前政策沒能刺激實體經濟表現以提振市場信心的問題。
與其花心神以輿論唱好資本市場,倒不如切實從速化解阻礙經濟發展的債務危機,在完善監管後得合理放寬對民營經濟的枷鎖,讓資本市場按其自身規律順勢而為,當好經濟晴雨表的角色,反映預期,體現信心。
如今只有耐心觀望實體經濟前景撥開雲霧,產業監管亦切忌過猶不及,得理順各環節,始能真正打通經濟脈絡,則中國資本市場起動只是時間問題,不會爽約。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