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競合趨失衡 惡鬥勢波及金融

中美領導人上季會面後,美國並未有放鬆對中國科技的圍堵,中美經濟繼續朝脫鈎的方向發展。事實上,中美在國際上的競爭,包括汽車、智能化、數碼化等戰略產業領域愈來愈直接,亦愈來愈大。兩強關係正趨向競爭多於合作,矛盾不會少只會多。繼貿易、科技外,早晚要燒到金融領域。香港金融終歸要迎來一次大劫,但既無可避免,就得跟緊國策設法應對,說不定有機會藉此巨變找到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中美之爭源於美國經濟綜合競爭力下降,同時中國經濟快速崛起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使中美這兩大經濟體的競爭距離大大拉近,對美國的霸主地位構成威脅。所以,美國政府繼向中國發動貿易戰,再大打科技戰,制裁中國戰略科企,限制美國企業向華供應高端晶片,近年更聯同盟友加大圍堵力量,務求截斷所有先進晶片設備的對華供應,拖慢中國科技發展,徹底改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生態,重點就是將中國排除於外。
在晶片領域,中國確實與美國的技術有一定距離,制裁圍堵也必然會影響到中短期科技產業發展,但影響只會是拖慢,卻不能改變中國進步的大方向,反迫使中國加快晶片國產化步伐,長遠對中國乃焉知非福。
展望下一個中美角力戰場,好大機會在金融領域。過去一年,美國落力唱衰中國投資,並設法限制美國資金投資中國。雖然不少美國金融機構仍努力深耕中國金融市場,惟兩家最大型美國投行都先後表態,在極端情況下,會撤離中國市場,又指已在削減華業務,以減中國風險敞口。為何中國這尚未全面開發的金融市場,潛力優厚,卻不能留住美資,全因背後牽涉到美國的核心利益,就是美元霸權。
如今美元雖擁有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但政府財政失控,不止一家國際評級機構下調美國主權信貸評級。當美國維持緊縮貨幣政策,高息仍能對美元資產起支持;惟若今年真的進入減息周期,則這局面未必能維持。故美國近年積極扶持印度崛起,且大量美資流往日本市場布局,都是努力在亞洲建立美國可控的資金落腳據點,以防超低估值的中國市場出現拐點,引發全球資金大挪移,威脅美國金融地位。
當然,中國人民幣國際化仍有漫漫長路,香港是重要戰略據點,所以推斷美國將矛頭指向香港,也是正路的猜想,尤其是港元與美元掛鈎,美國國會報告指聯匯制度面臨壓力,質疑能否維持,基本上已露端倪。任何動搖港元聯匯制度的因素,對香港都是大事,但隨着國際形勢變化,這一劫也許終歸要來。
危與機往往並存,沒有一本通書能看到老。客觀而言,如今香港經濟與西方經濟體的關係淡化,港股表現在說明狀況;香港與內地呈更高度連繫,亦緊跟國策更積極引入中東及東南亞等多元參與者。這些轉變為香港貨幣思變帶來契機,且得高度留意數碼貨幣發展,說不定在當前的世界貨幣體系變化中,香港在數碼貨幣方面的發展會成為全球領先者,亦為自身匯率制度改革提供更多元的可選方案。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