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名家筆陣:新經濟開啟商業化契機

大數據分析為企業提供精確營運,消費者也將從中受益。 大數據分析為企業提供精確營運,消費者也將從中受益。
大數據分析為企業提供精確營運,消費者也將從中受益。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新經濟發展下,智能設備已成日常生活不可或缺者,背後反映出人工智能(AI)、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為消費者服務提供了商業化契機,以下將介紹幾個新經濟發展下的趨勢。
金融科技正徹底顛覆傳統金融業。移動支付、網上理財、大數據信貸……金融科技為用戶提供了更便捷、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體驗,也推動了金融服務從「產品導向」轉為「用戶導向」。
很多人在日常理財上,幾乎全靠手機應用程式(App)完成,不論繳費或理財投資,手機App在使用上都更簡單直接,且提供的自主度和便利體驗,也超過銀行櫃台。
大數據分析助精確營運
金融科技公司運用大數據和AI,並根據用戶行為,在不同場景下提供差異化服務,譬如在支付場景中,根據消費紀錄推薦優惠;在理財場景中,可透過用戶風險偏好推薦投資組合。同時,「場景化體驗」也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深入分析用戶數據,並高效聯繫各個金融場景,為用戶提供無縫服務。這也將促使傳統金融機構加快數碼轉型,以適應趨勢。然而,隨着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風險,例如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以及規範和監管的挑戰。
大數據分析為企業提供精確營運,消費者也將從中受益。透過分析大量用戶數據,企業可深入了解市場,優化產品和業務決策。以購物平台和電商企業為例,它們透過分析用戶的瀏覽紀錄和消費偏好等大數據,準確預測市場需求趨勢,並及時調整商品結構,還可根據個別用戶的喜好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商品。此舉不僅提高了銷售轉換率,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個人化的服務體驗。
機器學習的發展,讓電腦系統能從海量數據中學習和改進,從而能處理複雜的任務,例如圖像識別、語音辨識和自然語言處理。AI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自動駕駛、機械人、智能客服等系統,正在加速社會的智能化進程。
智能生活促進產業發展
以醫療保健領域為例,AI可通過分析病人數據,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助醫生制訂治療方案。在教育領域,它可根據個人學習水平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靈活提供差異化教學內容和模式。
隨着移動智能裝置的應用,智能生活正逐步成為新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手機控制各種智能家電、智能出行服務等,不但改變消費習慣,也為多個行業開啟新商機。例如硬件製造商可生產智能家居設備、智能交通系統,軟件商則提供智能控制應用和數據分析軟件,而雲端運算服務商則提供後付基礎設施。
智能生活將推動整個產業鏈蓬勃發展,創造大量工作機會和增加生產力。更重要的是,智能技術實現了資源節約和效率提升,也改善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這將帶來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質素,進一步成為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驅動力。
然而,智能科技接觸範圍擴大,也意味個人訊息隱私和就業將受影響,引來更多公眾關注。只有在充分保障公眾利益的前提下,AI才能真正實現社會進步。負責任的發展者,須意識到使用者的立場,並尋求平衡。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孟俊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