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停賣商住地撐市 庫房巨氹如何填

港府昨公布新一季賣地計劃,不推住宅及商業地,僅推一幅3.2公頃元朗工業地,意味政府庫房再一個財季土地收入不似預期,本財年預算的850億元地價收入將遠未能達標,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千億元計的財政赤字如何填補,頓成疑問。
事實上,過去一年旺角洗衣街商業地王僅以47.29億元成交,樓面地價每方呎僅3,103元;繼而赤柱、荃灣及東涌3幅住宅官地流標,而荃灣寶豐路及大嶼山長沙兩幅住宅地在5年內分別跌價六成及逾八成,其中大嶼山長沙住宅地樓面地僅約2,492元,樓價向下走的趨勢已毫無懸念,但政府至今仍未肯全面「撤辣」,錯失支持核心產業穩定的適當時機,結果是後患無窮。
後患之一,自然是政府的土地收入大減。對此,政府官員仍大言不慚,指每年實際賣地收入跟原來預算有分別是「不出奇」。問題是,財政預算若連年出現巨大誤差能以「不出奇」3個字作開脫的話,又何須花費資源去做「預算」?政府理財出了大問題,既無法增加收入,還毫無後顧之憂地不斷發行各式各樣的債券集資,加重長遠的利息支出,但資金是否用得其所,能否有助長遠創收增益,顯然港人如今一頭霧水。
觀乎樓市,商用物業供過於求,皆因香港金融業不振,股市一潭死水,外資離場,中資面對內地經濟景氣未復及過嚴監管而自身難保、中國資產估值低迷,港股流動性每況愈下,市場信心低處未算低。雖然財金官員一直說拓展家族辦公室,吸引中東及東南亞企業和資金來港,但從市場表現可見,至今未見顯著成效。整個金融市場靠食老本捱下去,但老本不會多,只會少!
爛市當前,政府暫停推拍商業地,理由充分。同樣地,面對住宅樓市需求疲弱,發展商增購土地儲備意欲低迷,與其賤價推地,倒不如叫停。但若政府未能推出適切措施刺激市場需求,只怕停拍官地有變成「常態化」之虞。
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本財年,本來政府預算地價收入850億元,佔預算總收入的13.23%;股、樓兩市不振,預算的印花稅收入850億元只怕亦「凍過水」。故上季財金官員已預告,本財年的財政赤字將超過1,000億元,較原先的預算赤字超倍。最令人懊惱的是,有別於疫情有盡頭,經濟持續不見大起色,實不見得政府這個財政巨氹可以如何增收來填補。
未來政府還要做多項基建,如北部都會區,還說明日大嶼「不動搖」。去年11月香港財政儲備剩6,707億元,以政府本財年總開支預算7,610億元計,即不足以應付一年開支。官員總不能毫無責任,輕描淡寫就胡混過去,將財政大失預算看待成正常不過、理所當然的事。
美國國會早前的報告罕有地質疑香港金管局維持港元聯繫匯率的能力,空穴來風。穩健財政是支持港元匯率穩定的基石,也是保障港人資產安全的重中之重,港府施政得從善如流,並設法管理好市場預期,否則施政事倍功半,振興經濟之路也愈來愈難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