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國到期地方債料4.65萬億破紀錄

內地宏觀經濟與地產市道互相拖累,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難寄厚望,以前谷經濟所借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債務卻成計時炸彈。綜合外媒報道,LGFV一年內到期債券本金額高達4.6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多13%,創紀錄新高。
穆迪憂小型內銀風險增
地方政府恐怕還要撥錢給銀行「維穩」,事緣去年全國省級政府透過專項債向地區性銀行注資2,183億元補充資本,為2022年3倍以上。評級機構穆迪直言,小型銀行的資產加起來也佔內地整個銀行體系的25%,LGFV、房地產、建築、製造、零售均會令有關銀行風險在未有一年有所上升。
分析指,淨利息收益率下跌損害小型銀行的補充資本能力,扭轉逆境的方法就是多放貸來「開源」,可是優質客戶難找,主動減息搶客反過來又會削弱盈利能力。
大銀行則隨時「收遮」,事緣日前市傳兩家大型國有銀行及一家大型股份制銀行對小型內銀展開排查,辨識劣質資產及違約風險,兩家國營銀行已決定降低拆借額度且縮短個別高風險同業的貸款期限,而該股份制銀行亦收緊小型內銀的貸款條件等。
其實大銀行自己亦有補充資本的壓力。儘管工商銀行(01398)、農業銀行(01288)及中國銀行(03988)等15家內銀今年會贖回5,700億元的永續債,但業界人士認為,《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今年生效,一眾銀行仍要加緊補充資本,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未來將會「放量」,預計今年淨供應額分別約9,500億元及約7,700億元。另有消息指,中信銀行(00998)和民生銀行(01988)等內銀已着手縮減出差費用來節省成本。
惠譽削4大資管企評級
為內銀處置資產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AMC)則齊遭惠譽下調信貸評級,中國信達(01359)及中國東方由「A」降至「A-」,中國華融(02799)及中國長城更被貶至非「垃圾債」中最低的「BBB」。除信達保住「穩定」的評級展望,其餘都被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惠譽解釋,歷史反映政府對AMC的支持並不穩定,一些AMC資本有限,窒礙履行創立原意的能力,其收入及盈利復原速度取決於房地產市道之復甦,結合當前經濟環境,短期內難望有太大改善。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