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債養債不可長 中美分道尋出路
美國最新公布的公共債項規模首次突破34萬億美元,可見這些年靠美元霸權銀紙任印、以新債冚舊債的美國政府,財政危機愈來愈令人擔憂,更危及美元信用,促使全球加速非美元投資,亦即所謂「去美元化」發展。反觀中國,在忍受短期增長放慢,以改變過去以債務搞基建推動增長的模式,轉為發展消費與高質量發展的內循環增長,相信假以時日,中美經濟分道競賽,將可分出高下!
美國政府的天量債務並非新事物,去年9月才剛突破33萬億美元大關,在稅收收入下降而聯邦支出增加入不敷支的情況下,政府財政壓力有增無減。現屆拜登政府還要狂花錢補貼戰略產業,且同時推動中美脫鈎,為美國企業趕走大客戶。這個損人害己的遊戲繼續下去,美國政府的巨額債務最終只怕離不開爆煲命運。這對於全球而言,肯定是一場十級恐怖的噩夢,皆因不少經濟體的外匯儲備仍以美元為主要儲備,且美元仍是國際交易的主要貨幣。
因此,如今市場密切關注新年過後,美國國會如何處理政府財政的撥款問題,搞不好的話,又隨時要停擺,讓政客討價還價,同時在消耗美元的信用。表面上美國經濟穩增,美股迭創新高,實際上靠「打腫臉扮肥仔」。
要知道,隨着利率上升並持續高企在一定水平,天量債務必然會增加美國政府的發債利息支出。有美國機構預測,在未來30年,美國將增加127萬億美元債務,到2053年,利息成本將消耗近40%的聯邦財政收入。可見美國政府財政如走入窮巷,所依靠的美元霸權又再不斷褪色。本來若世界一直跟緊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模式發展,可以繼續行「拖」字訣,但隨着中國崛起,世界有更可取、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參考,能在創新交易與發展模式方面作更多的嘗試和合作,這誠然令美國感受到威脅,也意味中美之爭必然激烈,沒有轉圜的餘地。
再看中國,過去一直沿用發債搞基建、炒高地價來延續增長的模式發展,惟自2008年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帶來嚴重的資產泡沫問題過後,當局着手改革發展模式,大力拓展消費等服務業,並改變依賴外部需求推動增長的模式,轉向由內部供應驅動的增長模式,且積極化解昔日留下來的地方債務及房地產泡沫問題。這方面,中國誠然已成為新興市場的典範,所謂「內循環」戰略,將有更多新興經濟體倣效。
即使是香港,同樣亦得求變,房地產佔經濟產值的比重將降下去,以減低營商成本,釋放經濟活力;面對內地旅客消費降級,除了要開拓更多元化的旅客來源外,也得開展更多具特色和創意的活動,提升產品及服務質量,以重建行業增長動能,配合國家戰略發展。
世界在變,但美國不願變,只在積極對抗變化,圖維持原有的霸主地位。只是時代的巨輪,誰也沒辦法煞停,只有識變、求變、應變,尋求高質量發展,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方能行穩致遠。中美各走各路,時間將說明誰走對路。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