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氣候技術投資5載最少

資金明顯流向碳排放水平較高的行業,包括太陽能發電業。 資金明顯流向碳排放水平較高的行業,包括太陽能發電業。
資金明顯流向碳排放水平較高的行業,包括太陽能發電業。
私募年撥5070億縮四成 初創憂損估值
惡劣天氣愈來愈頻繁,惟環球經濟下行,加上地緣政治局勢愈見緊張,會計師行羅兵咸永道一份報告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止全年,私募投資(Private Equity)和撥款予氣候技術初創公司的金額按年跌四成,至650億美元(約5,070億港元),投資規模回到5年前水平。與此同時,投資者放棄氣候技術初期投資趨勢延續,憂慮會增加初創公司失敗機會,長遠或限制可行的氣候技術解決方案的供應。
報告指出,在同一時期,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及私募投資基金對所有產業的總投資額按年跌50.2%,至6,382億美元,而氣候科技產業的投資減幅算是最小。若以佔比計,風險投資及私募投資對氣候科技的投資,在去年第三季升至11.4%,並以年增長10%速度增加,上升軌道長達10年。
風投:技術難規模化
儘管氣候科技產業的「吸金力」跑贏,但投資者更傾向在中期階段投資。在2018年及2019年,初期投資佔氣候技術交易逾三分之二,惟至今已跌至不足一半。氣候優先的風投公司Extantia Capital合夥人Yair Reem解釋,在市場上看到太多有趣且潛力巨大的項目,但它們不值得投資。
另一家風投公司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合夥人Robert Schultz持相同意見,直言有時甚至會說「這項技術令人難以置信,但難以規模化」,所以很難投資它。
事實上,低迷的估值環境也令初創企業婉拒投資。風投公司Beringea市場及傳訊總監Henry Philipson指,企業不願其估值受到打擊,而且現時融資的估值或低於之前幾輪融資的估值,會削弱現有股東的權益。因此,若能夠選擇,大部分企業都避免外部融資,反而透過內部融資、短期貸款等延長其壽命。
綠氫投資佔比升64%
值得留意的是,資金明顯流向碳排放水平較高的行業。2013至2022年第三季期間,投資者將不足8%的資金投向工業領域,而2022年第四季至2023年第三季期間錄14%,而且增加高減排潛力技術的投資。舉例指,太陽能發電及綠氫投資佔比分別升24%及64%,同時削減排潛力技術的投資,輕型純電動車的投資比重自2022年下降50%。
羅兵咸永道英國全球氣候主管合夥人Emma Cox直言,對氣候科技的投資額下跌令人擔憂,但樂見投資傾向最能減排的技術,認為情況令人鼓舞,惟需要持續下來。目前迫切需要以創新的方式,緩解、衡量及適應氣候變遷問題。
該行早前警告,世界遠遠落後於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攝氏1.5度所需的脫碳水平,要符合巴黎氣候協定的限制暖化目標,現時全球平均脫碳率(Decarbonisation Rate)須達17.2%,較2022年的2.5%仍有近7倍差距。
華推電力新規 再生能源使用或增
氣候變化成為全球各國急需面對的課題,各地政府已展開減碳行動。內地當局早前發布全國《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表示,新規將有助發現電力的實時價格,或可因而促進再生能源的使用,亦有助平衡用電高峰時段的電力供應及需求。
新規還提出建立輔助服務交易市場和容量補償機制,為過渡後的熱電廠提供合理收益的價格機制。惠譽預計,隨着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的佔比提升,將有更多煤炭廠逐步過渡到基本負荷,並專注於調峰供電,這與政府的碳達峰及碳中和的政策目標一致。
事實上,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能力按年增加4.4億千瓦,而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將達到約45億千瓦,相當於2021年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發電能力規模。
平過煤電 改善經濟效益
施羅德投資全球資源股票團隊經理人Felix Odey於2022年4月的報告中提到,在全球三分之二的國家中,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其實較傳統煤炭與天然氣發電來得更低廉,意即這些國家使用再生能源,有助其經濟效益改善,將促發其投資、發展再生能源的誘因。
施羅德投資預估,在全球能源體系轉型趨勢下,至2050年時可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將從現在的20%攀升至接近85%,以實現降低碳排放的目標,而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將可望創造百億美元的投資機會。
本地薑夥社企將樹木數據化
全球最大的碳權認證機構Verra去年初被爆造假,「本地薑」區塊鏈(Blockchain)初創公司OneChain與社企香港木庫聯手,利用區塊鏈技術,將木材數據化,長遠目標將數據轉化成ESG訊息及碳信用額度,並制訂出一套屬於亞洲的碳信用額認證標準。
香港木庫創始人黃卓健表示,現時樹木回收業涉及大量紙本文件,且高度依賴人手處理,加上不少消費者關注產品源頭,客人會有「外國樹木有否混進本地木材中」等疑慮,而區塊鏈技術具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可以解決有關問題。
資料庫料至少一年完成
他指,利用技術記錄回收樹木至製成產品的全過程,不但具將資料即時上鏈儲存的實時性,也可以透過掃描獲取木材的資料,包括樹種、砍伐時間、地方等,提高資料的可信性、降低人為錯誤,從而令樹木數據更準確及透明,減低「漂綠」的機會,同時有助管理木材庫。
他透露,公司現時有約800噸樹木,於去年6月開始將資料數據化,預期至少要一年時間方能完成,屆時能為長遠建立亞洲版的樹木資料庫奠下基礎,日後用於進一步發展綠色金融。OneChain創始人兼行政總裁楊恩瑜補充,最大困難是培訓木庫的員工,因為要改變他們向來的記錄習慣,重新適應新的系統。
楊氏期望,與香港木庫合作後,能吸引更多回收產業的公司與其合作,增加ESG行業的持份者,建立更完善的生態圈。
氣候技術投資額量續下滑氣候技術投資額量續下滑
氣候技術投資額量續下滑
惠譽指,內地電力新規有助平衡用電高峰時段的電力供應及需求。惠譽指,內地電力新規有助平衡用電高峰時段的電力供應及需求。
惠譽指,內地電力新規有助平衡用電高峰時段的電力供應及需求。
OneChain目標將數據轉化成ESG訊息。左為楊恩瑜,右為香港木庫黃卓健。OneChain目標將數據轉化成ESG訊息。左為楊恩瑜,右為香港木庫黃卓健。
OneChain目標將數據轉化成ESG訊息。左為楊恩瑜,右為香港木庫黃卓健。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